“轟!轟!轟轟轟!!”
巨大的震響聲在高大巍峨的濟寧城下響徹,聲浪如雷,撼動四野。
濟寧城,這座曾經巍峨聳立的堅城,如今早已是殘破不堪。
外城早已在連日的炮擊下化作一片丘墟,磚石崩裂,墻垣傾頹,焦黑的廢墟間散落著清軍的斷旗殘甲。
內城的城墻亦搖搖欲墜,多處坍塌的缺口如同巨獸猙獰的獠牙,裸露的夯土和木梁在炮火中顫抖,仿佛下一刻便會徹底崩塌。
靖南軍的炮陣如林,黑洞洞的炮口噴吐著烈焰,每一次齊射都讓大地震顫。
硝煙翻滾,幾欲遮天蔽日,連蒼穹都彷佛要被這聯綿不絕的炮火撕開了一道裂口。
炮彈呼嘯著劃過天際,狠狠砸在城垣上,磚石迸濺,煙塵沖天。
濟寧城中殘存的清軍甲兵蜷縮在殘存的垛口后,耳中盡是轟鳴,眼前唯有彌漫的硝煙與飛濺的碎石。
炮擊在響徹了將近半個時辰的時間終于結束。
但是濟寧城中的清軍,并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因為。
城外,靖南軍的步卒已是排布著嚴整的軍陣,宛如黑云一般向城墻缺口覆壓而來。
火銃齊射的爆響與喊殺聲交織,箭矢如蝗,弓弦聲動,在煙塵中穿梭。
清軍的騎兵從城池的兩側飛掠而來,在兩翼竭力周旋,試圖遲滯靖南軍的攻勢。
靖南軍的騎兵也在此刻出擊,悠長的號角聲在濟寧城的郊野回蕩。
不過清軍的騎兵數量眾多,終究還是有許多的輕騎突破靖南軍騎兵的封鎖。
然而當面對靖南軍嚴密的火器陣列,這些曾經所向披靡的精銳鐵騎竟顯得如此無力。
只是軍令如山,將命一下,只能義無反顧。
大量的箭矢自清軍的騎陣之中飛掠而起,恍若密集的蜂群一般。
數以百計的輕箭劃破空氣,匯成風吹樹林般的聲響。
“舉銃!”
“放!“
靖南軍的軍陣之中,軍官們短促有力的口令下達,一排排火銃次第開火。
排銃聲宛若奔雷,大量的清軍輕騎中銃栽落下馬,人馬的慘叫聲和嘶鳴聲響做一片。
靖南軍密集的步兵方陣也倒下了不少的軍兵,但是仍然還站立著的軍兵們,仍舊是牢牢握持著手中的火銃,冒著不斷飛射而來的箭矢沉著冷靜的裝填著。
旌旗舞動,號聲如山,縈繞在靖南軍的各處軍陣之中。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昂揚的軍歌,在靖南軍的大陣之中回蕩,無數的軍兵高舉著兵刃,義無反顧的向前。
正如那軍歌之中所唱的一般,哪怕前方勢若水火,也并非是能夠止步的理由。
“第二排,舉銃!”
隨著第二排令旗的飛揚,第二排的銃兵齊齊放平了手中的海誓銃。
吳平頭戴紅纓笠盔,平舉著手中的海誓銃,在陣陣高昂的軍歌聲中,堅定的目視著前方。
揚州之戰已經落下了帷幕后,他被靖南軍的兵務司征調,因為戰中堅定的表現,被選入靖南軍的近衛師中,成為了一名隊長。
靖南軍近衛師,最早的前身,是陳望還只是漢中鎮鎮守總兵官時直領的正兵營。
而后陳望抽調鎮下各營精銳,收納多方南國諸鎮多位將校家丁,以及七十二營的精騎老卒,共計三千騎,設近衛騎兵營。
之后陳望收漢中鎮第二步兵營為直轄,令為近衛第二營,以原先第二營營兵為骨干,納各鎮之精卒為己用。
三營兵馬,皆為百戰之精銳,冠絕諸鎮。
吳平,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被選入了近衛第二步兵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