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萬大軍,西起八蠟鋪,東至橋河集,連綿不絕,浩瀚如海。
……
卯正三刻。
一輛接著一輛的望桿車于清軍的陣中次第立起。
平野之上一覽無余,難以遍觀全貌。
所以清軍的將校需要用望桿車眺望,以觀察敵軍陣型變化與兵馬動向。
靖南軍的前陣,也林立著不少的望桿車。
不過更多的,是由民夫搭建起來的望臺。
這些望臺比起望桿車更為高聳,視野更為開闊,各式的令旗在勁風之中招展。
陳望站在第二道陣線的中軍望臺之上,清軍陣線的一切全都被他盡收于眼底。
北方。
清軍陣線同樣長達近十里之長。
低沉的海螺聲與悠長的號角聲此起彼伏,清軍的主力正在源源不斷的涌入戰場。
在千里鏡中視野之中,大量的清軍步兵正排列著整齊的縱隊緩步向前。
清軍的游騎已經鋪開了警戒線。
兩軍的陣前,輕騎哨探不斷的試探著。
清軍為了控制正面的戰場,散出了至少萬余的輕騎。
這些清軍的輕騎以百人為一隊,千騎為支點,排布于大軍的前方。
而在后方,則是清軍的大規模騎陣。
將近五萬的清軍騎兵,已經早早的在正面鋪開。
曹變蛟、陳功兩人領軍坐鎮于東西兩翼的外圍,也將麾下大量的騎兵散去。
兩萬多名的騎兵分布在曠野的四處,以曹變蛟與陳功兩人所領的騎陣為支點,與清軍的輕騎遙遙對峙。
清軍的輕騎在兩軍陣線之間奔馳往來,為大軍的展開的與靖南軍的騎兵追逐拼殺。
清軍的騎兵雖然占據著數量上絕對的優勢,但是卻也沒有在這個時候全軍出擊。
靖南軍的炮兵輻射的范圍實在是太過于廣闊,沒有步隊的協同,己方的炮隊也沒有全數開赴到府河的南岸。
此時若是貿然前進,面對靖南軍精銳的甲騎,很可能在一次失利之后便演變成潰敗之勢。
在千里鏡中,清軍的步兵在抵達前線之際由縱隊快速的變換為橫隊,緩緩的鋪滿了整個正面。
清軍行軍速度極為快速,變換速度也極為快速,極高的組織度,使得他們在戰場之上無往不利。
清軍布陣的速度極快。
僅僅只是在一刻鐘后,六萬余名清軍的步兵便已經完成了列陣。
清軍的步兵同樣排布成了兩道陣線。
鐵甲映日,氣勢壓人。
陣線之間,佇立著三支規模超過萬人的騎軍。
而在左右兩翼,則是總兵力超過五萬的騎軍。
黑壓壓如一片烏云垂野,寂寥無聲卻殺意彌漫。
十四萬清軍。
橫陳在濟寧東郊的原野之上。
陳望緩緩的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鏡。
清軍規模宏大的大陣在陳望的眼前一覽無余。
十四萬清軍的戰陣如同鶴翼一般展開。
軍容壯闊,煞氣逼人。
肅殺之氣席卷四野,仿佛下一刻便要撲擊而下。
“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