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變得極其艱難,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尸體和傷員在棱堡四下的斜坡上迅速堆積起來。
然而,清軍步甲的悍勇與堅韌也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盡管傷亡慘重,盡管身邊的同伴不斷倒下,這些來自白山黑水的精兵卻仿佛被血腥味激發了骨子里的兇性。
他們無視了側翼飛來的鉛彈,踩著同伴的尸體和滑膩的鮮血,發出野獸般的咆哮,繼續向前猛撲。
更多的清軍甲兵蜂擁向前。
那些旁皇恐懼,止步不前,甚至于想要轉身想逃的蒙古輕兵與漢人包衣們,被一柄柄冷森森的順刀逼迫著只能繼續向前。
……
辰正時分。(8:00)
“清軍右翼動了。”
代正霖目視著東面的郊野,淡淡匯報道。
“黃臺吉,到底是按耐不住了啊。”
陳望從西面的八蠟鋪外移開了視野,冷笑了一聲。
東面的郊野之上,清軍四色的旌旗在勁風之中不斷的鼓蕩,大量的騎兵正在不斷的往前。
清軍的騎陣之中,一面雪白色的大纛被一眾旌旗簇擁著往前。
那面大纛,無疑屬于清庭的睿親王多爾袞。
清軍部署在右翼的,是多爾袞麾下兩白旗的一萬八千精騎,與一萬余名來自科爾沁等部的蒙古輕騎組成龐大的騎陣,總兵力超過三萬。
三萬余騎的騎陣橫陳在東郊的曠野之上,行動之間宛若一片移動的閃爍著鋼鐵寒光的烏云一般,自泗水的西岸一路向南覆壓而來。
震天的蹄聲在戰場的上空響徹,甚至引得地面為之不斷的發出輕微的顫動。
右翼的清軍騎兵此時正在多爾袞的帶領之下傾巢而來。
蒙古的輕騎從兩翼率先突進而來,從兩翼以騎弓對于陳功所領的靖南軍騎兵大陣進行襲擾。
他們策馬奔騰,利用精湛的騎術繞著陳功所部的靖南軍騎兵大陣兩翼盤旋,同時將一波波輕箭拋射入明軍陣中,試圖進行襲擾和壓制,尋找防線的破綻。
靖南軍陣中周邊的游騎也毫不示弱,紛紛以弓弩和騎兵所用的銃槍還擊。
奔馳往來之間,雙方的騎陣之中也不斷有人中傷落馬。
戰斗從一開始就進入了激烈的接觸階段。
低沉的海螺聲縈繞在泗水西岸的原野之上。
中央地帶,承擔著一波進攻的是清軍鑲白旗甲騎,他們的總人數超過八千。
最前列是兩個甲喇,近三千名戰兵組成的大規模騎陣。
清軍八旗,以若干牛錄為單位組成以旗。
標準規模以三百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
五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額真一人。
每甲喇的規模一般在一千五百人,具體是按照旗的實力來決定。
兩白旗雖然原先不強,但是在多爾袞多年以來的建設之下,在各旗之中的實力也屬上乘。
這些久經沙場的鑲白旗騎兵們,緊握著韁繩,或是手持著虎槍、或是肩扛著順刀,在沉默之中緊密的向前。
他們彼此之間緊靠在一起,精湛的馬術使得他們幾乎在前行的時候都保持著一條直線。
如同一堵即將發起沖鋒的鋼鐵城墻,散發出令人窒息的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