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有的人,在渡河北上之際,就已經明曉了即將到來的一切。
渡河之時,從北國逃難而來的百姓慘狀讓他們悲痛。
一路走來,沿途所看到的涂炭焦土讓他們憤慨。
若不想南國諸地遭此惡難,若不想妻兒老小受此屈辱。
他們。
唯有向前,唯有奮戰!
他們的步伐沒有停頓,他們沉默地跨過同伴的遺體和狼藉的戰場。
陣列的空缺很快被填補,步鼓聲仍然不急不緩的在各處的軍陣之間回蕩。
沉默之中,清軍的火炮一陣接著一陣,不斷呼嘯而來。
一名銃兵倒下了,另外一名銃兵便接替了他的位置。
敲鼓的鼓手倒下了,負責后補的固守便再度敲響了攜帶的步鼓。
沒有人停下腳步。
傷亡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士氣,反而是激起了他們的心中的仇恨。
更多的炮火襲擊而來,一枚炮彈猛然砸到了靖南軍中陣最前方的炮兵陣列,正好砸在了一輛前行的七斤炮上。
銅鑄的炮管在重擊之下變形,木制的炮車在令人牙酸的碎裂聲中瞬間被撕成碎片,周遭數名炮兵來不及閃避,也被波及,慘嚎聲頓時響徹一片。
距離越發的迫近,清軍的火炮也隨著距離的縮進而越發的精準,靖南軍的傷亡逐漸開始增大了起來。
黃臺吉坐在中軍望臺之上,他的心中震動。
在這個時刻,他也發現了靖南軍和普通明軍最大的差別。
靖南軍從兩里多的距離推進到了快到一里的距離,期間整隊的次數竟然只有三到四次,這樣的素質無疑代表著極高的組織度。
而且最為可怖是,靖南軍在炮火的轟擊之下,竟然連些許的動搖都沒有產生。
這樣的士氣,這樣的意志,哪怕是他麾下直轄的兩黃旗都難以企及。
但是……
這難道就是陳望敢于直接壓上大軍的原因嗎?
黃臺吉沉下心緒,他的目光如鷹隼般掃過戰場。
但是僅憑這等程度的堅韌,似乎還不足以讓陳望如此孤注一擲地推進。
不過接下來出現的一幕,讓黃臺吉的瞳孔猛然一縮,驟然站起了身來。
他的心臟在這一刻的瘋狂的跳動了起來。
一股難以言喻的、冰冷的恐懼自心底最深處猛然竄起,瞬間攫緊了他的四肢百骸。
他看到了靖南軍的大陣在一里外的距離驟然停了下來。
緊接著,一陣極為高亢的天鵝音穿透戰場上所有的轟鳴與喧囂,清晰地刺入他的耳膜。
黃臺吉的心神劇震,仿佛被一柄無形的重錘狠狠擊中。
一瞬之間,所有的迷霧驟然散盡。
他終于明白了陳望為什么敢下令將整個中陣壓上。
為什么陳望敢于頂著他們的火炮,放棄防守的優勢,向前挺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