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卻還并非是感慨傷懷的時候。
天下未定,還有很多的事情,在等待著他的處理。
“青州戰報!”
近側,參謀武官的聲音打斷了陳望的發散思緒。
陳望放下了手臂,重新握緊了座下戰馬的韁繩,平靜道。
“念。”
近側的參謀武官干練的行了一個軍禮,而后正聲匯報道。
“敵酋阿濟格聞聽濟寧戰敗之消息,已率精騎萬余星夜北遁,余眾四散奔逃,為我軍所敗。”
“寧武伯左良玉已領兵收復青州府全境,斬真夷首級八百五十七級,余眾首級兩千五百六十顆,俘虜敵軍萬五千人。”
第一批封爵的領兵將領,基本全是由陳望擬定,封賞都是直屬的親信,除去馬祥鱗之外,漢中鎮一系領兵一方的將校,以此鞏固勢力。
左良玉是第二批獲賜封爵的。
左良玉自崇禎初時,便領兵南征北戰,戰功其實赫赫,威望頗高,只是后來逐漸驕縱。
但是陳望并沒有忘記左良玉,左良玉在他作為營將之時,也曾多有照顧。
與左良玉一同封爵,還有作為東南沿海霸主任為福建總兵的鄭芝龍,以及幾名在南京陷落之后領兵抵御萬民軍的將校。
同時也對在此前戰死在松錦、京師等地的將校,進行了追封。
陳望其實是想駁掉鄭芝龍的爵位封賞。
畢竟鄭芝龍首尾兩端,歷史上清軍入關之時,正是因為此人的膽怯,才使得東南抗清的局勢一蹶不振。
但是在最后,理智還是戰勝了感情。
如今天下未定,水師不精,終究還是要暫時穩住鄭芝龍。
等到日后騰出手來,再來收拾鄭芝龍也完全不遲。
大局已定之日,便是清算審判之時。
鄭芝龍橫行東南,根本難以經住查詢。
先行降低其戒心,到時候騙其上岸,只需要些許軍兵,便可以將其拘捕。
到時候水師羽翼已成,國家安定,鄭芝龍麾下諸將也難以掀起風浪,自然臣服。
“四月十五日,寧武伯整軍領兵北上,進抵濟南府北之武定州,諸州各縣,皆傳檄而定。”
“探得,敵酋阿濟格所率部眾,于同日已過天津。”
陳望微微頷首。
阿濟格逃走的事情,也在陳望的意料的之中。
“阿濟格所率部眾盡皆精騎,寧武伯持重而為,處置妥當,傳命嘉獎。”
為了濟寧之戰的勝利,陳望幾乎將各鎮的精騎都調到了濟寧的戰場之上。
“令其固守濟南府,清剿潰兵,安撫流民。“
陳望語氣平淡,如古井無波。
左良玉的麾下雖然有將近五萬的大軍,但是實際上騎兵連六七千人都不到。
青州戰事本就膠著,此前雙方在府城之下已經激戰月余,一只都未有分勝負。
甚至連前營主將李萬慶都戰死在青州府內。
馬士秀,杜應金兩將也在與清軍的交戰之中陣亡。
左良玉帶領的偏師,雖然有五萬眾,但是到底還是舊軍居多,武備不足,能打出這樣的戰果,已是殊為不易。
阿濟格并非是因為軍敗逃離,而是因為得知了濟寧主力的戰敗消息,知曉再不逃到關外,便會遭遇合圍的危險。
因此阿濟格選擇了壁虎斷尾,只帶領著麾下的精騎撤走。
阿濟格雖然撤走,但是麾下騎兵仍然有萬眾,左良玉此時追擊,根本難以討得任何的好處,甚至若是清軍反戈一擊,還會損兵折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