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往日的創傷在光陰流轉間漸漸愈合。
京師的街巷間,往日的惶恐和不安,正在逐漸被市井喧囂取代。
人總是要吃飯的,而生活總是要繼續下去。
市集之上,糧價在靖南軍的強力管控下日趨平穩。
來自江南的海船滿載著糧食絡繹不絕的駛抵天津的碼頭。
白花花的米糧正如同流水般涌入京畿。
南方也傳來的消息,京杭運河的航道肅清,滿載著米糧的官船正沿著京杭大運河向北開來。
各處坊市外圍,等待領賑的百姓隊伍日漸縮短。
茶樓酒肆間,又開始傳出說書人鏗鏘的語調。
孩童嬉戲的身影重新出現在胡同巷口。
這座歷經劫波的帝都,正在春日暖陽下緩緩蘇醒。
雖然城墻上還留著戰火的痕跡,但生活終究要繼續。
商旅們小心翼翼的重啟營生,一間間緊閉的店鋪重新打開。
走街串巷的貨郎抑揚頓挫的吆喝聲重新在街巷的各處響起,學堂中也再度傳來童子們朗朗的讀書聲。
工匠們忙著修復毀損的屋舍,農人則在郊外整飭著荒蕪的田地。
春風拂過了皇城的琉璃瓦,也穿過了尋常巷陌的青石板。
大明門外的棋盤街,是整個京師最先恢復繁華的地方。
街道的兩旁,雖然仍有不少店鋪門板緊閉,破敗的瓦礫尚未完全清理,工匠們穿梭其間忙著修繕,但已有多家商鋪重新開張營業。
但是棋盤街上,還是有不少的店鋪已經營業。
綢緞莊、茶葉鋪、銀樓、當鋪等商鋪鱗次櫛比,伙計們站在門前熱情的招攬著往來的行人。
街面上車馬粼粼,人流如織,雖不及往昔摩肩接踵,卻也透著幾分熱鬧氣息。
挑擔的小販高聲叫賣著時鮮的玩意,清脆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隨著日頭升到中天,午時的鐘聲從鐘鼓樓悠悠傳來。
各家酒樓飯莊飄出陣陣香氣,白蒙蒙的熱氣裹著甜香,飄散在春日的空氣里,跑堂的小二吆喝聲不絕于耳。
一座氣派寬敞的酒樓格外醒目,大門的兩側各立著一名青衣小帽的門童。
但見他們面帶微笑,對往來行人俱都躬身問安,舉止得體卻不顯諂媚。
若有客人駐足欲進,立即便有伶俐的小二快步迎上。
一位身著綢衫的客商剛在門前稍作停留,一名頭戴著青布小帽,身穿著藍布直身的店小二已是迎了過去,躬身作揖道。
“這位老爺萬福,小店今日新到的河鮮正肥,廚下剛出爐的炙鴨也還冒著熱氣,二樓還有臨窗的雅座,既能吃飯,也能賞看街景。“
那客商擺了擺手,
店小二也不勉強,當下含笑退后,保持著恭敬的姿態,再度作揖道。
“客官慢行。”
當下店小二便又退回了大門的旁側。
而就在這時,眼尖的店小二發現了一行幾名身穿著赤色箭衣,步履矯健,脊背挺直的人從一側走來。
為首的是個魁梧漢子,滿臉虬髯如鋼針倒豎,行走間虎虎生威。
身后三人雖不及他壯碩,卻也個個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