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自己設定的使命,并非開創所有的輝煌。
他將全部心血傾注在培養繼承人上,不僅要留給朱標一個國泰民安的盛世。
更要為他掃清一切障礙,讓他能夠大展宏圖。
他想要朱標,想要這個深愛的兒子,成就一番更大的基業,為天下,為后世所銘記,這是朱元璋作為父親的望子成龍。
也是有一位帝王對繼承人的最深重期許。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太子朱標鋪就一條通往千古明君的康莊大道。
他想要為朱標留下一個興盛的國家,一個已經從戰亂之世恢復過來的強盛之國。
他也為朱標,準備了一把由淮西勛貴和百萬雄兵鑄就的利劍。
在他死后,淮西的勛貴和他留下的百萬雄師,將會在朱標的帶領之下,北定大漠,東平日朝,南擒越南,西復西域。
大明,在那個時候。
將會在朱標的帶領之下重新恢復到昔日唐朝最為鼎盛的疆域。
而朱標,也將會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朱元璋的心中,或許就是帶著如此深重的期許。
他相信,他知道,他期望。
他的兒子,能夠做到這一切。
只是,這最終的一切。
這份深沉的父愛和宏偉的藍圖。
最終都隨著朱標的早逝而化作泡影。
太子的早逝,不僅讓大明帝國失去了最理想的繼承人。
更是徹底擊碎了朱元璋心中最后的萬丈豪情。
這位曾經睥睨天下的開國雄主,在接連經歷馬皇后與朱標離世的打擊后,他的脊背終于不再挺直。
朝堂上的朱元璋依然是那個乾綱獨斷的帝王。
但深宮之中的他,卻只是一位接連失去至親的普通老人。
大明王朝的開拓之路戛然而止,轉而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藍玉案的掀起,不征之國的確立,讓明帝國就此陷入了守成之中,也徹底讓明帝國就此原地踏步,不能再進。
江風輕柔,帶著濕潤的水汽,拂過了陳望堅毅的面容。
他不是朱元璋。
他現在的處境與當年的朱元璋截然不同。
“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明之時,天下久經元末戰亂已是滿目瘡痍,民生凋敝至極,選擇休養生息,無疑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連年戰火讓中原十室九空,再不與民休息,新生的王朝必將重蹈元朝覆轍。”
陳望沉下了目光,看向潺潺流動的河水。
“但是,我們如今的情況,卻并非是元末之時的民疲軍乏的國家。”
如今的大明,雖然歷經十數年不斷的天災人禍,又飽受戰亂疫病的摧殘。
但是現在的大明,比起當初朱元璋初建之時,卻仍然要強大的多。
哪怕是經歷了這一連串的打擊,大明仍然有上億的人口,依然是這個世界最雄厚的力量。
千年的文明積淀仍在血脈中流淌。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讓華夏文化重新根植于這片土地。
如今他才三十歲,整個中國,即將被納于他的統治。
比起當年已過不惑之年的朱元璋,他有著更多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當歐洲各國乘著大航海時代的東風揚帆遠航之時。
這片土地更需要的不是固步自封的守成,而是放眼四海的開拓。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