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定,滿殿寂靜,百官垂首。
偌大的奉天殿內再度鴉雀無聲。
陳望冷眼注視著眼前這一幕,心中毫無波瀾。這般景象,早在他的預料之中。
他很清楚,面對絕對的強權,這些朝臣絕不敢有半分忤逆。
南京城破,那些性格剛強,一身正骨的文臣武勛早已經跟隨著盧象升一同戰死在了南京城下。
當初南京城破,那些真正秉性剛直、心懷氣節的文臣武將,早已追隨盧象升戰死在了南京城下。
萬民軍攻破城門之際,盧象升力戰殉國,那些忠貞之士也隨他一同死守南京。
文弱之臣,舉家赴死,尚有氣力者,拔劍力戰。
他們在外城據守,依托街巷,率領家仆壯丁殊死抵抗,以身殉城。
而后一路退守至皇城,在廊廡殿宇間血戰到底,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待萬民軍徹底占領南京城時,這些忠臣也已隨著這座都城一同逝去。
若是這些人尚在,今日這朝堂之上,絕不會如此寂靜。
或許他們之中也有人私德有虧,甚至不乏貪贓枉法之徒。
但總歸還有一批為官清廉、拒絕投獻詭寄之事的正直之臣,他們恪守朝廷舊制,即便享受免稅特權也極為有限。
這些人,絕對會站出來駁斥他。
不過駁斥的并非是他要清仗天下田畝,要重訂士紳稅賦的事情。不
而是要斥責他謀朝篡位,痛斥他無君無父,質問他把持朝綱的僭越之舉。
只是……
那些正臣。
早已經隨同著此前被萬民軍攻破的南京城,一并被歷史所掩埋。
眼下這些還站立在南京朝堂之上的百官們,多是在南京城破之際倉惶出逃的人。
這樣的人,又談得上是什么樣的風骨?
這樣的人,又還剩幾分膽識血性?
也就是此前的史可法,還有少數的幾人,昔日不在南京的人,尚有幾分膽氣。
但是這些人,早在他入京上朝之時,便早已經被他先行拿下,或丟官下獄,或去職遣返歸鄉。
他們不敢斥責。
他們不敢反抗。
就如同昔日清軍南下,入主中原之后,這些文武百官,也同樣是屈膝臣服。
面對著手執著屠刀的清軍。
哪怕是剃發易服。
面對著跋扈驕橫的八旗旗兵。
哪怕是遭受百般欺凌,哪怕是淪為亡國之奴
他們都能夠接受。
既然如此,那現在他們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雍正之時,宣布士紳一體納糧。
面對著那高高舉起的屠刀,他們又掀起了多少的風浪?
頃刻之間,便被鎮壓而下。
大明。
對讀書人實在太過優容。
優容到讓他們忘記了,大明為何要如此厚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