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緊握著手中的雁翎刀,他的指節發白,聲震殿宇。
“五代十國,天下分崩離析近百年。”
“兩宋孱弱,燕云故土淪喪四百載。”
“千百年來烽火連天,蒼生飽受流離之苦”
陳望掃視著滿朝朱紫,他的心中滿是殺意,一顆殺心毫不掩飾。
“太祖高皇帝立國,優待讀書人,本意是期望他們能以圣賢之道治理天下,為生民立命,使國家強盛,讓神州大地久離戰亂之苦。”
陳望聲調陡然轉厲。
“但是,你們做了什么?!”
陳望邁步向前,威壓百官,怒聲喝道。
然而如今的這些士大夫,早已將這份初心拋諸腦后。
“治國安邦的至理名言,被你們斷章取義,曲解為標榜門戶、掩飾私欲的工具。”
圣賢留下的經世文章,被他們讀成了禁錮思想的八股時文。
陳望的聲音冷冽如刀,目光如實質般掃過群臣。
“你們心中,何曾有過天下蒼生?何曾有過社稷安危?”
“自始至終,你們只在乎一家一姓的富貴榮華,將黎民百姓的疾苦全然置之度外。
陳望壓抑著滿腔的怒火,聲音斬釘截鐵。
“試問孔孟之道,儒家經典,何曾教過這等自私自利之事?“
《尚書》有言“民惟邦本“,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更明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圣賢教誨,他們可曾記得分毫?
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自述求學之艱,正是要讀書人不忘寒窗之苦,心懷天下。
說到底,他們不過是借著圣賢書的名義,行利己之實。
“士人當以天下為己任,而非以天下奉己身。”
“你們將朝廷的優容當作理所當然,將百姓的供養視為天經地義。”
陳望冷笑著出聲,壓著一眾文武百官垂首無言。
“你們這般行徑,與蛀蝕梁柱的蠹蟲何異?“
“你們……”
陳望的聲音冰冷,宛若九幽下的魔主。
“對得起太祖立國時對天下無數讀書人的期許,對得起這泱泱華夏數千年的文明傳承?”
陳望此刻已經走到了大殿的正中,丹陛的正下,背對著高居于皇座之上的隆武。
在最后看了一眼殿內的一眾文武百官之后,陳望按刀轉身,昂首直視著坐在上首的隆武帝,放下了按刀的手,而后雙手抱拳,沉聲道。
“陛下……”
陳望的聲音沉穩有力。
“臣以為,如今天下疲憊至此,國家昏暗如今,最大的原因便是因為財政之困頓。”
“而財政之困頓,便是因為吏治糜爛,官場腐敗,昔日舊法早已不適用于現今之世。”
“《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
陳望停頓了一下,身形再躬,凜然正聲道。
“然如今國勢危殆,已至沉疴難起.”
“若要重振朝綱,恢復國家,非徹底革除這等積弊不可。”
陳望深吸了一口氣,背對著殿內噤若寒蟬的群臣,目光如炬的直視著高踞龍椅的隆武帝,聲音響徹整個奉天殿。
“臣,請變法!”
殿內一片死寂,雕梁畫棟的殿宇映著晨曦,將文武百官蒼白的臉色照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