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銀,簡單來說就是人頭稅,有多少的人丁,朝廷就根據這個數字來征收銀兩或安排徭役。
“然實際行之,地方官員往往敷衍了事,為了顯示政績,多收稅賦,同時還有勾結地方富戶,常常虛報人數。”
“該刪除的死者名字不刪,不該新增的嬰兒卻被強加入冊,甚至人已去世多年,名字還在稅冊上,一些嬰兒剛出生,就被催繳稅款。”
陳望微微垂首,繼續道。
“普通的百姓為了少繳賦稅,就會想盡辦法去隱藏真實人口。”
“而富戶則更有手段,他們仆役眾多,人丁興旺,卻可以與當地官員合謀,隱瞞下來從而少繳。”
“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
“此法,亦是致使百姓困苦,國庫空虛的陋法之一。”
歷史上,在推行攤丁入畝之法后,清朝的人口得到了極大增大。
陳望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如今天下雖然人口上億,但是卻還不足夠他的謀劃。
神州很大,但是卻又不大。
他麾下的兵馬可以橫掃萬國,但是卻沒有辦法統治萬國。
打下了一個地方,若是不移風易俗,如果仍然讓原先的那批人留存在當地,要不了幾朝幾代,就會又重新的丟失。
歷史上中國多次入主西域,統治緬甸,占領安南,平定了大漠。
但是沒有多久之后,等到中國的國勢衰退的時候,這些地方又重新丟失。
所以陳望要做的是,軍隊拓疆,然后遷移中國的百姓到這些地方,取代當地的人,成為主要的人群,進而徹底的占據這些地方。
陳望雙手抱拳,躬身請命。
“所以,臣請攤丁入畝之法,將所有人頭稅全部折算悉數攤入田賦,統一按地畝多少來征收,田多者多納,田少者少納,無田者不納。“
攤丁入畝之法,對于如今朝中的百官,還有地方的士紳來說,無疑也是一條損害其利益的政策。
但是因為陳望的震懾,同時也因為此前陳望第一條新法太過于震驚。
陳望說完,竟然沒有引起任何的反饋。
陳望也沒有等待,繼續上陳第四條新法。
“新政第四款,名曰:改革衛所,重整軍伍。”
陳望上陳的第四項條款在文官的隊列之中沒有引起多少的波瀾,但是卻是讓一眾武臣勛貴們皆是神色陡變。
“昔日太祖高皇帝設置衛所,本為'寓兵于農,兵農合一'之良法。“
在明朝立國之初,經過長期戰亂,經濟凋敝,國家財政困難。
這個時候,朱元璋實行衛所制度極大的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使得明朝能夠長期的維持一支規模空前的常備軍。
衛所制好,但是也不好,和所有的制度一樣,都有著其時效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衛所制的缺陷逐漸的暴露。
衛兵孱弱不堪戰事,只能作為守城之兵,只有邊疆的少數衛所,因為長期的軍事壓力仍然具備著不菲的素養。
中后期募兵制興起,才使得明朝重挽頹勢。
朱元璋在其統一之后的多項政策,財政方面大多都是節流,而非是開源。
哪怕是開源,想的辦法也就是大明寶鈔這些使得國家疲憊的辦法。
一想到大明寶鈔,陳望就有些頭疼。
要是沒有明初發行大明寶鈔,徹底敗壞了紙幣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
現在他也不需要太過于頭疼財政的問題,也不至于要從軍票發起,一點一點的提高紙幣的地位,重新建立起信譽。
“然自我大明立國二百余載至今,衛所之制早已名存實亡。“
“各地衛所,軍屯敗壞,各衛所屯田多有被豪強侵占,軍戶無田可耕,卻仍要繳納屯糧,致使軍戶逃亡者十之七八,空額不補,冊籍混亂。”
“而各地衛所欺上瞞下,仍報足額,實則空額糧餉盡入私囊,此乃喝兵血、蝕國本!”
陳望的語氣漸沉。
“各地衛所,尤其是內地衛所,訓練廢弛,各衛所軍官多世襲罔替,不思練兵,只知盤剝,軍士淪為私役,兵器銹蝕不堪,遇有戰事,往往一觸即潰。”
陳望提高了聲音。
“臣非否定太祖圣明,實乃時移世易,今日欲強軍強國,必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