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朝堂之上,武官的權位提升的更為明顯。
文官們的優待隨著新政被免除了大半,再不復往日的光耀。
朝廷幾乎是明令,武官見到文官不允許再下跪行禮,甚至同品的文武官員相遇,都是文官們落轎站邊,等候武官通行之后,才能夠繼續行進。
朝廷還下了一旨詔書,詔令天下文武官員,只要身體康健者,都必須是乘馬而行,不得乘轎,就是坐車也得是出行遠途才可以,以此養尚武之風。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不同的政令,統稱為“尚武令”,推行武風,而弱文風。
所有的人現在都知道,現在的朝中真正掌權的人,不是當今的天子。
而是憑借著赫赫戰功,以武將之身躋身于燕國公之位的陳望。
天下的權柄,現在都掌握在武人的手中。
北國新任的三位總督,無一例外都是武臣,沒有一名文臣,足以可見朝堂風向。
現在的武臣們行走之間,皆是氣宇軒昂,威風凜凜,哪里見往日里那般小心翼翼、謹慎卑微的模樣。
車輪滾動之間,車廂之內平穩無比。
吳平坐在車廂之中,看著窗外不斷掠過的太平景象,眼眶不由逐漸泛紅了起來。
這樣的太平時節,往昔之時他沒有覺得有多么的珍貴,但是經歷了戰亂的顛沛流離,陣間的生死搏殺,這一切對于他來說,是顯得那般的彌足珍貴。
隨著出城的距離越來越遠,林立的屋舍逐漸的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又一片連綿望不到邊際的田畝。
不知道行了多久,隨著車廂里的人越來越少,馬車再一次的停住,車夫的聲音也從車外傳來。
“吳旗總,到地方了。”
車門打開,吳平走下了馬車,眼前一陣豁然開朗。
不遠處一座巍峨的衛城矗立在原野之上,青灰色的城墻在夏日的陽光下泛著堅實的光澤,
吳平接過了車夫遞來的包袱,在城門處出示了官身的證明以及軍中開具的領養證書之后,很快便有育幼營的文吏前來相迎。
“這位兄弟,應當就是近衛師的吳平吳旗總吧,果然是英武威風,儀表不凡。”
前來迎接的育幼營是一名中年文吏,身著青色圓領官服,剛一見面便十分的熱情。
吳平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臉,有些悻悻,自家人知曉自家事,他這模樣和英武哪里沾的上邊。
“在下萬安,內務司下屬官,添為開封祥符軍民安置所主薄一職,育幼營也在在下的管轄之內。”
萬安帶著吳平一路行至育幼營外,黑漆大門上方,懸掛著“靖南軍育幼營”的牌匾,字跡端正有力。
門口有衛兵值守,見萬安到來,肅然敬禮。
步入大門,繞過影壁,一陣孩童清脆的讀書聲便傳入耳中。
吳平循聲望去,只見東廂房內,數十名年歲不等的孩子正端坐在小凳上,跟著前方一位先生朗聲誦讀。
西側廂房則安靜些,一些稍大的孩子正伏案寫字,神情專注。
院落中間寬敞整潔,角落里設有滑梯、秋千等玩物,
萬安一邊走著,一邊解釋道。
“營中按年歲分班,除了蒙學識字,也教算術、淺近地理,國公有令,凡我育幼營中孩童,無論出身,都須讀書寫字。”
“平日里營內的孩童們雖然也要做些活計幫工,為營中換些貼補銀錢,但是到底是比在外要輕松的多,況且還能讀書,已是不知道多好的日子了。”
說道這里,萬安停頓了一下,而后笑道。
“吳旗總麾下的軍兵,手中拿著的海誓銃,有不少的套筒,可都是咱們育幼營中的孩童磨制出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