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口往下,黃石、九江等地同樣水路繁華,行商來往,是水陸班子們賺飯吃的好去處,年祿班沿江而下,一路唱一路火。
那身藍戲裝如今是徹底歸了秦追,每到一處新碼頭,他先提著虎撐子和空白的病歷本,搬著桌椅到碼頭擺攤,給沿路的力工看病,然后跟侯盛元輪流打炮。
這個碼頭秦追上,下個碼頭侯盛元上,反正他們倆的戲都好,怎么唱怎么有,不到兩天就準有戲園子遣人來請年祿班。
別看秦追目前只演楊排風,架不住經典,尤其是他越演和這出戲的契合度就越高,上了臺,那感染力就甭提了。
羋七豆數錢數到手軟,差點沒哭出來,是嘛,這樣才對嘛,他們年祿班那么多好角兒啊,之前在漢口沒賺到多少錢真的不正常
秦追倒是也考慮過唱別的,于是柳如瓏帶他演了棋盤山竇仙童和竇一虎搶劫薛丁山和薛金蓮兄妹支援皇帝的隊伍,最后皆大歡喜合力去救皇帝。
侯盛元帶秦追演了樊江關又叫姑嫂英雄,戲里講的是樊梨花和薛金蓮這姑嫂兩個鬧矛盾,一番比試后皆大歡喜合力對陣敵軍。
秦追在兩個故事里都是鐵打的薛金蓮,他年紀小,個子矮,年紀大一點的角色他都演不了,只能給侯盛元和柳如瓏做“小姑子”,好在他的扮相出色,武戲優秀,張口后更有鎮住全場的能耐,漸漸的,年祿班有名有姓的旦角就成了三個。
而且每回秦追打炮,別人不提,碼頭上的苦力和船女支總是要來捧他的人場的,因為秦追在碼頭免費義診時,治得最多的就是這兩類人。
這些人沒錢,男的大多是光棍漢,窮苦到只能賣力氣,女的則是十幾歲開始接客,大多活不到二十五歲,一生短命又痛苦,面對的多是惡意。
好不容易碰著個好心的大夫,他們不能像那些達官貴人一樣往戲臺上扔金銀首飾,表達對秦追的喜愛,唯一能為他做的,就是宣傳秦杏游這個名字。
在秦追不知道的時候,秦杏游這個名字便在長江沿岸的戲曲愛好者中傳播開來,都說他是童伶旦角中最好的,其“楊排風”更是天下第一
秦追還不知道自己稀里糊涂地踏上了成名之路,他近日最苦惱的,就是察覺到自己的無力。
身負現代醫術又如何手頭沒有抗生素和未來的醫療器械,他只能用中醫治病,可也不是每種病都能治好,比如對楊梅大瘡梅du,他就無能為力。
更讓人無力的是,那些會來他的攤子上免費看病的人是沒錢買藥吃的,哪怕秦追將年祿班分給他的銀子全部拿去換了藥材,也就是每個碼頭可以幫二十來人免藥費。
原先年祿班那些小孩見秦追每次拿了錢都用來給人買藥,只覺得這少年是在搏名,見他每到一個碼頭都這么做,心里竟是敬佩起來,這些在科班里被毒打長大的孩子們,從未見過秦追這種不求回報做善事的。
“秦杏游莫不是個菩薩身邊的童子轉世”
“他這樣濫好心,不攢點錢在身上,全給那些人花了,他自己怎么辦”
“侯如鴛不攔著他,但也沒給他錢,這是支持還是不支持”
一日,年祿班到了九江碼頭,搭臺的已去看哪里適合打炮,封之蕊見秦追又要提虎撐子出門去,忍不住追上前喊“杏游,你等等”
秦追回頭“嗯,怎么了”
封之蕊一滯,猶豫一陣才問“你、你又要去救人了”
秦追“也不算救人,出門攢點病例罷了。”
封之蕊咬牙“我說你啊,身上可留點錢吧就算你師父把你當兒子養,你也不能吃他一輩子,長大了還是要掙錢給他養老的,沒點積蓄在身上,你往后怎么過日子何況你才九歲,再長幾年是可能倒倉的,到那時你怎么辦”
他說的倒倉,就是男孩到了青春期變聲,有些童伶變聲時沒保養好,嗓子就那么壞了,再也不能唱戲,因此從紅角落到跑龍套也是有的,秦杏游如今是天籟,可誰知道他能不能挺過倒倉呢因而趁著還能賺,多攢點錢,便是往后倒倉不成功,也可以去做點小本營生,這才是正路呢
在封之蕊心里,秦杏游已經夠好命了,每回年祿班給他發錢,侯如鴛都不會像其他師父一樣把他的錢統統拿走,侯如鴛這么好,秦追以后總給這么好的師父養老吧
秦追聞言,露出訝異的表情,打量封之蕊一番,待這少年惱怒起來,才笑道“我家里是開藥堂的,你說我現在把醫術練好,往后去藥堂給人看病,或是自己開藥堂,是不是都能賺錢”
封之蕊一頓,悶聲回道“能。”
秦追回道“那就是了,所以我現在最緊要的,就是多練醫術,讓自己的飯碗更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