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他親率大軍從安定門出發,回來的時候卻是從德勝門入城。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大夏對于出征大軍的美好期盼和囑咐了。
大夏太祖親自定下了規矩,大軍出征,非得勝還朝者不得從德勝門入城。
就在賈瑜望著城門牌匾出神的時候,一個聲音在他身邊響了起來
“賈將軍趕緊回神了,陛下的龍攆已經來了,切莫君前失儀。”
賈瑜回頭一看,原來是汪知節正面帶微笑的看著自己。
他拱了拱手“原來是汪大人,末將有些失態了。”
汪知節看著他,表情有些復雜,捋了捋胡須嘆道“你也莫要自稱末將了,恐怕過了今天,咱們再見面本官就要先向你行禮了。
經此一役,賈將軍的名號在大夏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以陛下對你的器重,封爵是遲早的事,老夫只盼著將軍日后凡事要以國事為重。
萬萬不能辜負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按理說,汪知節身為內閣首輔文官之首,如此語重心長的說出這般話語,要是換做一般的官員,恐怕早就感動得痛哭流涕,趕緊表忠心了。
但賈瑜卻是搖了搖頭,“汪大人言重了,末將不過一小小的五城兵馬司指揮使。
民間有句老話,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
末將只需負責神京的治安即可,其他的事情末將可管不了,也不想管。”
汪知節眉頭微皺,這個賈瑜怎么如此滑不留手,一點擔當都沒有
可他偏偏還不能以此來指責他,因為自古以來官場上講究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人家賈瑜說了,只管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事,其他事他不想管這有錯么
無奈的汪知節只能瞪了賈瑜一眼,便不說話了。
賈瑜也不在乎,只是嘿嘿一笑。
他很清楚,自身的權利全部來源于昌平帝,除了昌平帝以外他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而且汪知節是首輔,是文官的領袖。
而他是武將,自古文武相交可是大忌,他可不想被昌平帝忌憚。
又走了一會,昌平帝的龍攆便來到了隊伍跟前停了下來。
隨后只聽見一陣悠揚的樂聲響起,賈瑜知道,那是朝廷迎接凱旋將士歸來專門演奏的秦王破陣樂。
賈瑜趕緊下馬,來到龍攆跟前單膝跪了下去“昭勇將軍,五城兵馬司指揮使賈瑜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賈瑜說完后,汪知節以及一眾使節團的乃至所有出征將士和周圍的百姓全都跪了下來,所有人都三呼萬歲。
昌平帝臉上泛著紅光,在戴權的攙扶下下了龍攆。
他走到賈瑜跟前作勢攙扶,而賈瑜自然也不會傻到真的讓皇帝扶自己起來,立刻順勢站了起來。
昌平帝先是打量了賈瑜好一會,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幾個月不見精神了許多,也黑了一些。
今日,朕很高興,因為朕的昭勇將軍來了
他帶著凱旋的大軍回來了。”
昌平帝抓起了賈瑜的手高高舉起,面向周圍的百姓大聲道“數月前,十萬蒙古韃子犯我邊關,宣府、潼關相繼淪陷。
昭勇將軍賈瑜臨危受命,為勤王大軍爭取時間,親率一萬大軍前往潼關阻敵。
一萬對十萬,誰都知道此戰兇多吉少。
臨行前朕問他,還有何話要對朕說。
賈愛卿卻道此戰勝負難卜。
若能取勝,自當生還晉見朕。倘若敗了,他自是戰死在疆場,身膏野革
他日我大軍驅除韃虜,朕作為天子,倘若親臨他與韃虜血戰之地祭祀將士英靈時,他必化為漫天塵土來見朕。
可見,當時賈瑜是懷了必死之心的。
如今,賈瑜不但生還回來見朕,而且還擊敗了十萬蒙古韃子,逼得蒙古韃子不得不在停戰條約上簽字。
為此蒙古韃子還賠償了咱們大夏牛羊四萬,白銀五十萬兩,羊皮牛皮各十萬張,羊毛三萬斤。
如此大捷,朝廷若不重賞如何對得起拋顱頭灑熱血,奮戰沙場的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