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男人在桌上推杯換盞,梅姨和黛玉二女則分別坐在林如海和賈瑜的旁邊,一邊替二人斟酒夾菜一邊靜靜的聽三人吹牛侃大山,順便說著朝中的局勢。
梅姨倒也罷了,黛玉卻聽得兩眼放光。
以往在榮國府的時候,黛玉聽到的幾乎全都是什么家長里短的破事。
什么王二麻子的媳婦偷人啦,今兒個老太太又把某某媳婦臭罵一頓啦,亦或是寶玉今兒個又摔玉之類的事情。
這也使得從小就失去母親的黛玉性子變得愈發敏感起來,在原著中,黛玉甚至敏感到看到花朵凋謝都能為之落淚甚至還弄出了黛玉葬花的情節出來。
但是自從和賈瑜在一起,尤其是林如海調回神京,將他接到府邸父女一起同住后,接觸到的事情一下子截然不同起來。
林如海和賈瑜都是什么人
一個是揚州巡鹽御史,未來的內閣閣老,一個是當朝的定遠侯。
這兩人平日里談及的無一不是朝廷的大事,考慮的是家國情懷,至于家長里短的事情固然有,但對于他們而言,這些都是微末細節,二人也從未放在心上。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賈瑜、林如海這樣的心懷天下的人在一起,所思所想的自然也是家國大事。
有時候黛玉回想起昔日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生悶氣的事情,這才意識到昔日的自己那種傷春悲秋的情懷是何等的可笑。
只見三人又喝了幾杯酒后,已經有了幾分酒意的袁英德對賈瑜道“賈侯爺,適才我與如海老弟談及朝廷諸多弊端,你對此卻一言不發,莫非是你另有高見”
“不敢當袁大人夸獎。”
賈瑜淡淡道“只是本侯畢竟是個勛貴,討論時政針砭利弊是你們文官的專利,本侯一介武夫就不去摻合了。”
袁英德搖搖頭“你雖然是武將,但再怎么說也當過秀才,自然不能跟那些武夫相提并論。”
聽著這老頭話語中露出的那種濃濃的優越感,賈瑜心里也有些不爽起來,“袁大人,你這話本侯不敢茍同。
武夫怎么了,武夫難道就不能為朝廷辦事,為君父分憂了么
你這話倘若傳了出去,恐有挑動文武對立的嫌疑啊”
袁英德聞言幾乎要跳了起來,大夏可不像前宋那樣重文抑武,當兵的地位就跟奴才一般,不少士兵還要黥面刺字,文官們甚至稱呼士兵們為賊配軍。
當兵的地位太過低下的后果很快便顯現了,當金國打到汴梁城時,守城的十萬大軍幾乎一哄而散,根本沒有人愿意為宋朝賣命。
最后遭受到了靖康之恥,金兵們沖入皇宮,洗劫一空,無情地將一切奪走。皇帝和后宮的婦女們成了他們的俘虜,國庫也被洗劫一空。
“宗室貴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婦女三千四百余人”,這些數字如同冷酷的刀鋒,無聲地揭示著一個龐大的群體被迫離開家園,踏上未知的命運之路。
然而,在金兵的押解途中,生與死似乎變得微不足道。
這些人里絕大多數人都死在了半道上,幸存下來的一千多人,或者選擇自盡,或者被金兵凌辱,她們的名節和尊嚴在這段歷程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摧殘。
皇后、公主、宮女等數千人成了金兵的奴隸,包括公主在內的無數女人全都被蹂躪致死,就連皇后也因為被數名金兵士卒強暴導致懷孕。
這段故事堪稱是華夏最黑暗的歷史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宋朝那堪稱變態的重文抑武所導致的。
袁英德作為一名飽讀詩書之人,當然明白文武對立的后果有多嚴重。
當然了,文官看不起武官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你可以做但不能說,因為一旦說出來后果很嚴重,別說他一個順天府尹了,就連皇帝也不能承擔這個后果。
“你放屁,老夫只是只是實話實說而已,怎么就挑動文武對立了你莫要信口雌黃誣陷老夫”
看到袁英德氣得差點七竅生煙的模樣,賈瑜也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話有些過了。
他趕緊提起酒壺親自將袁英德的杯子斟滿,笑道“我只是隨口一說而已,袁大人何必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