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將軍的爹不姓蔡,他是入贅過去的,跟妻子姓蔡。眼見兒子發達了,他也就起了花花腸子,與一個寡婦勾搭成奸,打算納妾,再改回本姓,蔡大將軍的娘因此生生給氣倒了。”
“女人在鄉下地方勢弱,但是能叫女兒娶夫的人家,別管是否富貴,人丁必然是興旺的,蔡家老太太不識字,就托她的堂兄弟寫信,給兒子告狀”
“然后關鍵的地方來了蔡大將軍知道之后很生氣,我爹居然給我娘戴了綠帽子,那我也要給我爹戴綠帽子”
喬翎“”
喬翎聽得虎軀一震,不由得道“綠綠相報何時了”
太叔洪胡亂擺擺手“總而言之,蔡十三郎就那么稀里糊涂地生下來了,蔡大將軍帶著爹娘跟這個孩子到了神都,那個寡婦倒是沒有跟來,仍舊留在老家,她頭一回成婚,也留下了兩個孩子”
喬翎想了想,說“這對她來說,其實是件好事。”
寡婦最怕的就是無依無靠,被宗族生吞活剝,留在老家,好歹能借到蔡大將軍的光,別人知道她還有個兒子在神都,行事總要忌憚幾分。
要是真的來了神都蔡大將軍總歸是會有妻室的,到時候她成什么身份了
老贅婿的妾,還是蔡大將軍的妾
連帶著蔡十三郎的身份也格外尷尬起來。
還不如在老家逍遙自在呢。
喬翎順勢問了句“蔡大將軍娶妻了嗎”
“當然娶了啊,說起來,還是圣上給做的媒。”
太叔洪道“蔡大將軍進神都城的時候年紀還不算太大,二十九歲那時候他沒坐到右威衛大將軍的官位上呢。”
“聞家有個守寡的女兒,比蔡大將軍還要大兩歲,年歲上比較合適,婚事也就成了。”
崔少尹在旁道“蔡大將軍身上有些匪氣,義字當先,也護短,蔡十三郎惹了官司,他要回護,也不奇怪。”
喬翎卻說“講義氣是一回事,欺負人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她說“吃完飯我先不回家,去苦主家里邊走動走動,過去這么久了,再去訊問獄卒,只怕他們早忘了,但這家人當時既然敢來京兆府狀告,可見還是想求個公道的,過后想來也會關注著蔡十三郎的動向。”
崔少尹點點頭“既如此,龐氏的案子就叫我來盯著吧。”
看喬翎有點不好意思地要去推拒,便笑道“不是什么大事,何必客氣。”
喬翎很認真地謝過他“對龐氏來說,這可是大事呀”
太叔洪近來在忙廢黜坊市制度的事情,這事兒不能一蹴而就,驟然間把所有的坊墻都給推了,容易出亂了。
所以他協同底下的官員商議之后,決定先在靠近神都城墻的一個坊市里進行試點。
到了夜里,坊內的門戶便不再關閉,也允許百姓和商人過去做生意,只是屆時各方巡邏乃至于如何發放經商許可,最大程度上保證多數人的利益,就得一條條仔細打磨了。
午后吃完飯兩位少尹有事要做,他也沒法兒回府,京兆府內的三個頭頭聚在一起彼此對視一眼,既有了些許同舟共濟的患難意味,也平添幾分共謀大事的成就感。
吃完飯,喬翎使人回越國公府送信,告訴家里邊自己晚點回去,同時騎上馬,帶著往與蔡十三郎發生了糾葛的商人家里去了。
依照卷宗上記載的地址過去,到地方抬頭一看,喬翎不由得愣住了。
卷宗上記載的很清楚,與蔡十三郎發生糾葛的那戶商人姓楊,現下循著地址過來,門前牌匾上掛著的已經是“常府”了。
楊家人搬走了。
喬翎心頭因而浮起了一層陰翳,使人去找門房前來問話。
這地段住的沒什么達官顯貴,常家的門房見是官府來人,不敢怠慢,忙不迭去尋管事前來應答。
管事過來,先自拱手,繼而笑問道“這位太太此來,可是有什么差使”
喬翎言簡意賅道“你們搬到這宅子里幾年了”
管事怔了一下,倒是很快就給出了答案“回太太的話,有三年了。”
喬翎又問“把這宅子賣給你們的,又是什么人”
管事不敢隱瞞,也怕惹上官司,當下一五一十道“太太,我們這宅子來路可是正的,先前楊家人攤上了官司,銀錢上周轉不開,就找了中人,把這宅子賣給了我們家老爺,當初是正經在京兆府辦了手續的”
楊家人攤上了官司,周轉不開
是跟蔡十三郎的這樁官司,還是別的什么官司
她問管事“你可知道楊家人往何處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