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雖然沒人直接說,但是大家看的都是太子。
這些年太子的脾氣可算不得太好,毓慶宮的差事在宮人中屬于是兩極分化表嚴重的。
別人也許知道的不算太清楚,但是后宮人員調度嚴綺云都知道,愿意去毓慶宮的那都是“志向高遠”的那種,但凡野心差一些的都會盡量避開。
原因也簡單,主要就是因為太子的脾氣真的不好,手底下宮人經常會挨鞭子的。
一言不合被打板子也是常事。
這在宮里其實不常見,至少嬪妃們很少這么做,就算有對宮人用私刑的,也不會這么明目張膽的。
可誰叫太子別人管不了,而康熙不打算管呢。
他的脾氣也算是一步步被康熙縱容出來的吧,他做錯了什么康熙第一時間先從他身邊的人身上找原因,懲罰完他們之后,若是大錯這才會小小的懲罰太子。
至少這個階段,太子行事和如履薄冰就沒有一文錢關系。
康熙最寵愛的太子,唯一的儲君,未來的皇帝,何等尊貴的身份,底下人哪個不是捧著敬著的。
別看大阿哥處處不服他,但是如今也只是朝堂上背后的人會互相下點絆子,實打實的明面交鋒卻是少了。
別的不說,至少今天這種事情從太子十歲以后就幾乎很少見了。
從前胤褆和太子打架,康熙可能會顧及他年紀尚小,架拉的不算偏,如今要是再打架的話,他全責都有可能的。
太子既是儲君也是弟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沒立場再像小時候一樣動手。
但是他和太子打架向來也不是他一個人就打的起來,這回他在校場騎馬,成功把他手下最大助益明珠拉下馬的太子自然是意氣風發的前來挑釁。
胤褆脾氣也算不上好吧,而且面對胤礽最容易一點就炸,這種情況下,聽見太子挑釁的話自然是要懟回去的。
具體說了什么,他們兩個都閉口不言,哪怕這會兒責任幾乎都到了太子的頭上,他也沒有說出當時他們二人是因為什么打起來的。
其他阿哥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說忽然就見太子二哥揚起馬鞭去抽大哥,然后大哥躲開了,甚至一開始還沒還手,直到太子不依不饒。
他們都盡量委婉了,畢竟校場人這么多,大庭廣眾是瞞不住的。
“保成,你有什么要解釋的嗎”康熙飲茶順氣后,繼續追問。
很顯然,就算是這樣,他還是希望能從太子嘴里聽到合理些的理由,不過太子這會兒不僅沒有給出任何的理由,表情也挺不好的。
看著就是一副“我沒錯”、“我不需要解釋”的感覺。
怎么說呢,嚴綺云在邊上看著,就覺得頗有一種因為被家長溺愛,所以格外自我感覺良好,而且尤其是在父母面前。
可惜,他這個態度有點找錯了人,康熙也是個執拗脾氣,最煩的就是這種從來不服軟的性格,他事后也許會欣賞這種“剛正不阿”的態度,但是在他火上來的時候,這無疑是火上澆油。
“好好好,先是對兄長動鞭子,再是對幼弟也全無護佑之心,這么多年我是這樣教你的嗎”康熙很生氣,他一生氣就開始撂狠話。
康熙雖然心偏到天邊,但是不代表其他兒子在他眼里就完全不存在,而且剛剛太子可是當著他的面還敢出手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