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瑾沉思良久,緩緩說道:“因為她找不到選你的理由,所以姬發必然會成為王侯世子,為了安撫你,你家老夫人或許會給你海量財富,甚至于一塊封地。以我之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你的意思是說,我會被放逐?”伯邑考放下茶杯,握緊雙拳道。
蘇瑾道:“你家老夫人的選擇本來就不多,放逐你是最佳的選擇。但對你來說,一旦離開西岐,就會成為落了毛的鳳凰,連家雀都比不上。”
“我怎么才能留下來?若姬發成為了世子,我留下來又有什么意義?”伯邑考憂心忡忡地問道。
蘇瑾笑道:“只要能夠占據大義,留下來其實并不困難。
那么什么是大義?所謂大義,就是多數人的意愿。在西岐的官員之內,姬發大勢已成,只要讓大部分人鼓動社稷神器,有德者居之這句話,就能將大義匯聚在他身上。
但放眼整個西岐,那數十名乃至上百名官員其實也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少數人,對于西岐百姓來說,你嫡長子的身份以及你的德行,便是你繼承封國的大義。
若老夫人以文武百官來壓迫你,你就直接掀了他們的桌子,打碎他們的盤子,提議進行全民公投。”
“全民公投?”伯邑考輕聲呢喃道。
蘇瑾道:“在依靠血緣關系傳承的世襲制出現之前,上古的那些圣王們盡皆通過禪讓制來挑選出新的圣王。
具體做法是,上一任圣王以權利為手段,向天下宣揚某個人的德行,當天下人都知道這個人的德行俱佳的時候,圣王便會開始傳承,不管實際上如何,從明面上看來,每一任圣王都是天下萬民的選擇。
禪讓制,側重點其實是在于君王,沒有上一任君王的青睞,后來人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獲得萬民敬仰。
而公投制側重點在于萬民,是相對意義上而言,由百姓來選舉出他們的君主。
為何是相對意義上呢?主要原因是他們必須要從王室血脈中來選擇,而不是放眼整個西岐,挑選大德之人……
百官好收買,但萬民就不是那么容易收買的了,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伯邑考將他的每一句話都記進心里,由衷地感嘆道:“我得道長相助,如旱得雨,如魚得水也。”
聞聽此言,蘇瑾只是笑了笑,暗中在心里叨念道:“當初來的時候就該自稱為孔明的,這名字明顯比張三豐更符合一個軍師幕僚的定位!”
翌日,清晨……
一大早便有侯府內侍前來,恭敬地邀請伯邑考前往侯府議事。
伯邑考心里反復回想著蘇瑾昨日說過的話,心里漸漸有了一絲底氣,昂首闊步地跟隨在內侍身后,再度來到侯府內。
依舊是昨日的那個正堂,依舊是昨日的三人,甚至三人所處的位置也與昨日一般無二,令伯邑考心中不禁產生了一種自己從未離開過的感覺。
“昨晚我一夜沒睡,想了一夜,決定今天還是開誠布公的將一切說明白。”太妊臉上帶著濃郁的疲憊神色,眼眶烏黑,有氣無力地對兩個孫兒道。
“請祖母示下。”伯邑考還未開口,姬發便率先回應道,整個人的氣勢如同一柄出了鞘的寶劍,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