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安這樣無奈。
雖然也理解為何讀書這個問題,其實對于讀書人而言很重要。
但這件事兒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所處環境,家底,以及各方各面事情皆不相同。
所以為何讀書就變得不是一個固定答案。
但是蘇長安看現在這架勢,擺明就是要一個固定答案了,如此
那就給一個吧。
晏殊在行禮之后,夏鳳翔看著晏殊饒有興趣,因為無論是牧序,還是荀曠,再或者是蘇文清等人在她面前沒少提起這叫晏殊的寒庶學子。
晏殊雙手作揖,看向蘇長安“皇后娘娘,先前文會之上,陛下曾問為何讀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道理,故而未作回答,之后又思考許久,卻是又不知道因何讀書,娘娘曾于中秋宮宴回答過溫先生次問題,令學生猶記于心,可其中卻也有疑惑的事情,故而今日再次提問。”
說到這兒,晏殊拱手作揖“學生愚鈍蠢笨,因而還請娘娘恕罪。”
晏殊乍一眼看過去,沒有剛剛魏安明那挺拔氣概,更加沒有剛剛李子玉那般不顧一切的氣節,并且比較起左紹翁的儒雅,李維的那般意氣風發。
但
晏殊給人很是溫柔,給人一種很是親和的感覺,如春風拂頁,愜意悠長。
所有人目光看看晏殊后,齊刷刷看向蘇長安。
蘇長安看著晏殊笑著說道“你可知信仰”
晏殊點頭“學生知道。”
蘇長安笑著說道“若是將讀書視為信仰,你覺得應該如何去說。”
晏殊愣住了。
在場眾多官員,夫子先生們也全部愣住。
將讀書視為信仰
在場眾人看向蘇長安。
何為信仰,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尤其堅信道學的夫子先生也是有許多。
只是將讀書視為信仰,聽起來有些勉強的感覺。
畢竟讀書為實際行動,卻是信仰一說,卻是一種對道理的崇敬膜拜。
或是,皇后娘娘的意思是將讀書視為一種精神理念,從而將其視為最高理念。
但如此不就是一種極端了嗎
在場一些夫子先生很是不解的看向蘇長安,因為這種理念說法在學派上是存在的,可卻很不受推崇,因為極端,說白了就是鉆牛角尖,路只會越走越窄,更何況讀書乃是條大道,如何能走小路。
一名儒家學派的先生在這時候走了出來,拱手作揖后說道“娘娘,讀書一事不可為信仰。若將其視為信仰,讀書一事便要變質了。”
蘇長安記得這名先生是膠州那里的一名先生,頗有學識,當下說道“先生誤會我的意思了,且聽我說完。”
這名先生也不是不講理之人,只是性子有些急,所以才站了出來,當下聞言,立馬拱手作揖致歉,而后看著蘇長安解答。
而晏殊這時候也開口道“學生不知如何表達。”
蘇長安將夏鳳翔的手從自己懷里拿出。
不過這動作沒有衣服那些遮擋了,自然是被許多人看到。
眾人訝然。
陛下的手怎么在娘娘肚子那兒
這兩位大貴人這么會玩嗎
還是說
娘娘其實腹部不舒服,所以陛下在幫娘娘輕揉
是啊,娘娘本身就身子帶著病疾,之前牧祭酒也說了今夜不確定娘娘是否能來
這般想著,眾人看到女帝臉上微微皺眉表情,像是擔心,再看蘇長安心中更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