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次兩次親民,眾人不會覺得如何。
可皇后娘娘卻是次次這般待人隨和溫柔啊
但
其實是夏鳳翔看到蘇長安就這么當著眾人面,沒羞沒臊的把自己手拿出來,弄得很不好意思,所以瞪了眼蘇長安而已。
不過
蘇長安倒是不去理會夏鳳翔,這都眾人皆知是小情侶了,做個這樣事兒咋了,就算當眾親嘴也沒事兒。
所以蘇長安站起身后看向下面所有人開口說道“佛教中佛說應當普度眾生因而許多信徒以善為己任,行事以善為優。佛說眾生平等信徒便以平等目光看待世間萬物。這便是他們的信仰。”
“道家推崇個人的內在修養和心靈的平靜,也就是自然之道,宇宙之道,提倡無為而治,故而修道之人,將其視為信仰,往往以靜修,無所不容,自然不為等要求自己,故而親和待人,親和待事。”
“而讀書人這里,雖無固定思想,但圣人曾有言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故而讀書人講究以禮待人。這其實可以理解為我等讀書人修己身的信仰。”
“且尚書中曾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又是我輩讀書人,堅定目標的十六字心傳,我認為這也是信仰。”
當蘇長安說到這兒的時候,李維站了出來,拱手作揖后問道“娘娘的意思是,我輩讀書人本就有信仰,只區別于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將其實踐出來嗎”
蘇長安笑了笑說道“信仰二字,太大,大到可囊括世間萬物,大到我等思想根本不足以將其裝下。可是它又很小,小到我等認為一件普通的小事,就足以將其堅定不移的去做。其中如何就要看你如何去說,去悟。”
“我之所以問出這話,我的意思其實是說,讀書人為何讀書這件事,可大可小。其實你們自己心里都很清楚,自己為什么才會讀書考功名,但若是當真要說,讀書人讀書是為何,我認為應該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蘇長安尷尬笑了笑,補充道“這話有些大,而且大的有些嚇人了。所以還請各位夫子先生,以及諸位學子莫要笑話,畢竟我也就是個僥幸之人,不會講學更不會教學。只是,我覺得這四句話,當講出來。”
靜
聽完蘇長安所說的話,所有人陷入沉思中。
包括牧序,楊善長他們。
但所有人看著蘇長安的目光,全部帶著不可思議。
只因為蘇長安那四句話
蘇長安這很是普通說出來的四句話,很大
甚至要比為大夏而讀書要大很多
但其意思又如此的簡易宏,且令人深思。
可就是這么普通的四句話,卻是眾人第一次聽到,如雷貫耳,醍醐灌頂。
只覺得蘇長安竟然能說出這樣四句話,當真是不愧要做大夏國母之人
這時候
一名夫子站了出來,看著蘇長安“娘娘,這四句所言震徹人心,但我認為,是否有些言之鑿鑿,過于夸大了。”
趙軾老夫子站起身說道“非也非也,一人不可,十人呢百人呢萬萬人呢我大夏之內讀書人何其多。娘娘剛剛所言信仰一事,臣思慮許久而有感慨,直到娘娘道出這必定流傳千古四句,感由心生,才領悟為何娘娘要先說信仰一事了。”
“讀書人本無信仰,但若是追究,恰如娘娘所言,圣人所留圣人言,以及道理那些,皆是我讀書人之信仰,今日娘娘所言四句,句句斟酌,何不為我等讀書人心中所想之世界。若是我大夏萬萬讀書人,皆以此為目標,我大夏何其昌盛”
朱老夫子搖著頭站起身說道“娘娘這四句,夸大存在,但卻可流傳千古,只因可為信仰,可為天下讀書人所追崇目標。佛門之中,地藏王菩薩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曾言地獄不空,不入佛這話何其大,但卻也是證明佛說普度眾生的理念。”
當朱老夫子說到這兒,又一名夫子站起身說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一位位夫子先生在這時候紛紛站起身開始討論了起來。
老學究們講究禮,但若是在學問當前,尤其如此四句振奮人心,令人深思而悠長的話語,更是令這些一生皆在研究學問,討論學問的夫子先生們,忘記了當下,紛紛開始議論了起來。
不過
夫子先生們這樣。
外邊的學子們,卻是仔細品味這些話語。
只覺得熱血澎湃,正氣凜然
我輩讀書人讀書,何人不是胸懷大志,為天地,為生民,為往圣,為萬世。
固然學子之中,一些人深深知道,這四句話很大,如蘇長安所說大的嚇人,但
是目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