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我叫貓貓,不叫崔青女,也不是拓跋青女
五河口之外,臨時搭建出一片類似軍帳行宮的建筑,全部是利用可折疊式竹竿材料搭建,五河口內兵馬在其中腳步匆匆,大營之外可自由進出之人皆佩戴特別文書。
而就在關隘巍峨城墻之上,有三人遠眺北面,看著那浩浩蕩蕩神策軍鐵騎,老秀才牧序雙手背在身后,瞇眼笑道:“荀曠那小子與我說,人因教化而善,所謂仁義禮智信皆為后天教化,研習得來,而非人天性如此。所以那小子對任何事情都十分不羈,但唯獨對教書育人這事情,格外嚴謹。但姚元載,趙軾二人卻是篤信人天性本善,因環境以及后天教化,耳濡目染之下才性情大變,開始為惡,為此二人與荀曠當時辯了許多次,后來元載與夫宇二人尋來了兩名漠北商人家的孩童,都是剛出生的孩子,說圣人之道,非一時一日即可爭辯的,當要從頭而論。而荀曠也是尋了一家洛安的住戶家里,他們家也有初生孩童。”
“那商人來往漠北洛安更前往西域,算不得每年都會來,但每兩年都會過來洛安城,剛生下來時那兩名漠北孩童天真可愛,三人不語,只打算等幾年,到了第五年時,無論那商人還是洛安那百姓家中孩子都五歲了。”
說到這里時,牧序停了下來。
一旁杜預與蒙秦二人看向牧序。
牧序笑著說:“這場辯論沒結果。”
蒙秦愣了下。
而杜預微微皺眉,可下一刻,似乎明白了什么問道:“是那漠北商人有問題”
牧序嗤笑一聲,看著蒙秦:“老東西,還是大柱國呢,正常人誰愿意帶著懷了孕的妻子到處跑,還帶著襁褓嬰孩到處跑。哪怕是漠北人,這點兒道理他們也懂的。”
蒙秦恍然。
牧序笑了笑后問:“杜預,你怎么看人性善惡一說。”
杜預聞言,沉默片刻后說道:“若是以前,學生認為姚先生與趙先生是對的,良知與道德與生俱來,但后來見得多了,看得多了,心中或偏向師弟,可后來聽聞娘娘知行合一說法后,再去細想,發覺人無本性善惡一說,‘明辨是非,誠意正心,致良知’從而去做事情,達到理行合一,善惡一說心中自知,他人那里自由他人評判。”
蒙秦看了眼杜預,沉默不語。
而牧序笑了笑后說道:“我在之前與娘娘聊過一些此事,娘娘說大旱之年,人們記恨太陽,可若是寒冬,人們心念太陽。洪澇之年,人們痛恨雨水,莊稼沒水卻有落雨,人們感恩雨水。一人與人為善,偶然作惡,他就是惡人一惡人兇殘無比卻做了一件善事,他就是善人娘娘說人性本惡本善,無法討論出根本,因為本性一說,你不是他,根本看不出什么,旁人能看的是那人怎么做的。但前提是要教好,要我們這些教書的把教育抓好,用娘娘的話就是‘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之后做好人也好,做惡人也罷,自有旁人評判。”
杜預疑惑問了句:“娘娘的意思是,人有性本善,也有本惡,但真正重要的是,無論前二者如何,教育最重要”
牧序看那已經距離軍帳不足百米之處就在李曦之,李錦繡二人后的漠北人:“無需討論,不必討論,錯了罰,善了獎,避免惡便從小教育,我猜,這才是娘娘的觀點。如漠北人來了,我們打,更要打回去,為什么,他們殺了我們太多人,這便是我們看他們的惡行要做的罰,而且還要教他們知道什么才能變好。”
牧序沒抬起手指向北面:“娘娘與我說,我的志向,是不是可以將大夏改為天下。”
杜預與蒙秦順著牧序手看向遠方。
牧序志向‘愿大夏各處皆有朗朗讀書聲’
杜預與蒙秦都知道這志向,但還未等二人說是。
牧序接著說:“大同。漠北人自有他們漠北人的賢者道理在,但若是我們的書院也在那王庭內,將他們納入我大夏人文化內,是否今后就不會打仗了。天下大同下,將漠北人變為我大夏人,可保留民族,但自稱大夏人,如那些洛安城內西域人一般。”
杜預與蒙秦表情一怔。
牧序說道:“我啊,想著努力多活一些年才行。”
而后,牧序笑著看向兩人:“你們也要努努力,拿下漠北,之后教化他們的事情,就交給我,我不行了,還有荀曠,還有晏殊呵呵,就是要辛苦你們,跟這些娃娃們了。為了以后漠北人為善,咱們就做做惡吧。”
杜預與蒙秦相視一眼,臉上自有駭然之色。
牧序這話其實說的夠清楚了。
天下大同
這還是娘娘說的話。
若是娘娘的意思,那么陛下那兒呢
而何為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