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戰場之上,已經無需去多看什么。
也因此,夏鳳翔低頭看著被林槐木拖著越來越近的中説行,“當年父皇指著他對我說,將來的天下,我有他,大夏可回盛世。”
這句話,身后牧序等人無一人去反駁。
可以說中説行背叛大夏投靠漠北,但不能說中説行沒有才學。
當年只論學問,十個中説行不及一個荀曠。
但若是論治國帶軍,十個荀曠不及一個中説行。
蘇長安不是很在乎中説行,他注意到的是一臉謹慎,若有所思的諸葛嘉。
剛剛遠處那一幕,別人看不清,但蘇長安如今卻是看得格外清楚,那止境破開百會穴,拿到兩枚掌心雷塞入中説行懷中這些,蘇長安看得清楚。
這也就是為何明明身上傷口其實很疼,但他還是要留在夏鳳翔身邊原因。
因為天下沒有萬無一失的事情,若想萬無一失,就必須不得有絲毫松懈,尤其敵人在前。
太奶說因她疏忽,讓太爺被那一代薩滿教的人得了手下了毒,所以才早逝。
前車之鑒,容不得蘇長安大意疏忽。
夏鳳翔接著說:“那時我還小,他從父皇書房出來后,看著跟如玉玩耍的我,問我‘公主覺得何為盛世.’我說‘天下大同’,他笑著說‘偷聽別人說話可不好’,我也笑了,因為這是我剛剛聽到的,我父皇的目標就是‘天下大同’,不過中説行的意思,盛世并非是我父皇所說的胸懷天下從而達天下大同,而是絕對的統治,無人反抗,立下人之高低,層層管理,以金銀,文化,生產相結合控制國家,再利用這些蠶食周邊附屬國,令其完全依賴。”
蘇長安在一邊聽到這話,有些詫異,因為這思想有點兒熟悉啊。
夏鳳翔開口:“父皇很欣賞他,但是父皇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家當以民為主,從而達成天下大同,但中説行認為,這就是為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因,那次是他們第一次吵架。”
說到這里,夏鳳翔看向牧序:“我問過荀曠與晏殊同樣的問題。”
牧序作揖不語。
夏鳳翔說:“荀曠說,所謂盛世,乃是萬國皆想為我大夏人,但我大夏自有傲氣。晏殊說,何為盛世不好言說,但有一天,他國之人見我大夏人而投以羨慕之色,小國之人用尖酸刻薄話語羨慕我國之人之時,這便是盛世。”
夏鳳翔輕輕一笑:“其實兩個人意思差不多,只是用了不同說法,但這些與中説行這里,又有些不同。原本我是想著問問他一些事情,但如今看他樣子.”
夏鳳翔輕輕捏了下蘇長安手后說道:“他不是個輕言失敗的人,當年不過理念不同就逃去漠北,想要為我父皇以及林叔叔證明他才是對的,如今敗了,也不可能就這樣被抓,告訴林叔叔,進了城內,當著百姓的面將他這個漠北南院大王,這次入侵我大夏的大元帥殺了。然后將人頭冰封后送去回鶻舊地,拿給那些成了奴隸的回鶻子民。”
杜預當即作揖:“陛下英明。”
提起天下大同。
如今提起給回鶻報仇。
天子在想什么,所有人猜得到。
而中説行,必須當著百姓的面殺了!
因為這是給百姓的一個交代,也是朝廷給百姓的承諾!
蘇長安并未說什么,他的眼睛一直在中説行身上。
同樣謹慎的還有諸葛嘉。
很怪。
總感覺哪里被自己想少了一點。
見到我們,中説行馬上逃走,甚至不惜讓手下那人破開百會穴也要沖過去。
為了拿到掌心雷,算到我們必定會帶他到陛下這邊,所以拿了掌心雷,要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