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歹說之下,劉家這才同意。
但本該是下嫁。
可劉菀青絕不同意以下嫁規矩去蘇家,而是要平娶規矩。
這又是給劉家老夫人給氣病了。
蘇家憑什么跟我劉家平等!
但劉菀青不肯!
老夫人與老太爺頭疼的厲害,索性最后全部依了劉菀青,趕緊了卻這事兒。
但就算這樣,劉菀青嫁過來后,果然如所有人預料一樣,一個人大小事操心,照顧三個弟弟,公公還有自己相公。
也因此,流言蜚語各種冒出,紛紛暗自嘲笑劉菀青下嫁如何如何。
而劉菀青也是硬氣,直接對外宣布,自己何來下嫁,而是自己冠夫姓。
這就直接成了高嫁。
劉家嫡女高嫁平平無奇蘇家,在當時京城所有人議論紛紛。
劉家這邊知道后,氣的當時老太公就要家法伺候,同時下令,不與劉菀青多走動。后來饒是走動,也是蘇子沐與劉菀青去流州那里,但待遇上,比起其他姑爺實在是天差地別.也就是劉菀青母親心疼女兒,時不時會送些東西過來,但劉母病故后,徹底沒了走動。
而劉母走后,劉家人也是宣布劉菀青是嫁出去的女兒,跟他們劉家沒什么關系。
其實這話換言之就是,你蘇文清仕途別來高攀我們,我們與你不是親家,你蘇子沐如何,也與我們無關。
可好在那一年,先帝遇到了蘇文清。
蘇文清一躍入了御書房。
而蘇子沐更是爭氣,雖非前三甲,卻是實打實的殿試第六名。
第二年,蘇文清擔任門下省諫議大夫,常伴先帝左右。
而蘇子玉更是爭氣,在那人才濟濟被稱之為百年龍虎榜之上,力壓多少俊才,奪了榜眼位置。
所有人看蘇家如此,紛紛不言,但一些人再看蘇劉氏時,卻是無人再敢稱呼蘇家夫人,而是稱呼劉夫人,或是蘇夫人。
時至蘇文清拜太師,位列三公,蘇子沐為正三品,蘇子玉在外擔刺史。
蘇菀青地位更高,往年冷嘲熱諷之人暗自低頭,紛紛不再敢多言論什么。
也就是蘇劉氏不愿意去與許多人計較或是打交道,除非一些無法推脫的宴席才會出面,否則經常就在蘇府內待著。
至于劉家,自然是年年來,每逢大小節日,必然送禮前來,更有以前那些蘇劉氏兄長姐姐前來蘇府。
蘇劉氏倒是會接待安頓,但無一例外,不讓其入蘇家大門。
蘇文清算不得善人,見劉家人,也就點點頭,算是回了當年愿意將蘇菀青下嫁給他們蘇家的禮,至于其他,尤其想到自己兒子兒媳在劉家跟前受到的委屈,沒把你劉家那幾個當官的送去偏遠地方,算蘇文清大度了。
蘇劉氏看蘇文清臉色,寬慰道:“父親,人性如此。而且京城內空缺出這般多位置,劉昌純有打算也是正常,劉家自從我祖父與父親走了后,日漸衰落,他也是急了。”
蘇文清看著蘇劉氏:“劉昌純被調任門下省做錄事,并非我授意,而是他的年限到了,該調任了,但他卻是想要某門下省給事中的位置,七品直接要五品,還真會打算盤!而且走動都走到了高柔那邊,被高柔趕了出來,也不看看自己能力如何,還想要這位置!”
說到這里,看蘇劉氏的樣子,蘇文清嘆了口氣:“你若是心有牽掛,劉昌純不行,但你那個小弟,算是有些才學,我倒是可以試試他,若能用,我倒是可以寫舉薦.”
“父親。”蘇劉氏站起身看著蘇文清,“當年我母親離世,我前去吊喪,才拜完,他們將我與子沐,子玉,子凡趕了出去,那時候我與劉家就再無干系了,他們若有能力,自己如晏殊,左紹翁他們一樣去考了功名,劉家與我沒任何關系。兒媳現在還愿意見他們,也不過是看著他們,怕他們拿了我們蘇家名頭在外為非作歹,不用父親費心理睬他們,他們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