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將伯顏手下,能掌握的精銳,大概只有八千到一萬兩千人,而且沒有一次都投入,因為他的“掌握”也就是相對的。
而且,也先不花太師死后,北衙軍內部也不是所有人都想造反,最精銳的新軍就沒有參與,其他各衛的軍官士兵,也多有被殺或者逃走的。剩下的人能發揮多少戰斗力十分可疑。欽察左衛和不里阿爾左衛,完全不合平時能力的表現,可能就和這有關。
波蘭人同樣有數千精銳,但他們也明顯不想自己先上,更希望看到伯顏和紫帳軍互相消耗,然后找機會去摘桃子。
至于其他那些,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了。立陶宛傭兵一直在守家,就沒上戰場。而那些游牧騎兵,打打順風仗還行,指望他們硬啃南衙精銳,實在是想多了。
而軍隊里的羅斯人大概打順風仗都不行。伯顏和波蘭人,都沒考慮過把他們調到前線去。
所以,整理下剛才這個故事,就可以算出,在真正決定勝敗的那半個時辰里,雙方名義上是八千打十萬,實際上只是五千打八千。而且,因為地形選的非常討巧,所以在實力發揮上,還有優勢。
伯顏后來投入更多兵力,增加到了大概一萬兩千對五千的水平。但因為指揮問題,這些新增加的士兵根本沒發揮出來戰斗力,甚至起了副作用。
所以,軍隊的數量和戰斗人數,應該是不能這樣直接對比的。用來宣傳可以,但為將者,心理肯定要有數。李將軍當時應該也是利用了這點,利用地形限制了對方的優勢。
而且,敵人只要打過仗,都知道合作的有好處,但能不能合作,卻不是有這個意識就行的。伯顏和波蘭人或許知兵,卻不知國政,到陣前才發現問題,輸的也不冤枉。
說完之后,李化文瞪了他片刻,轉頭問義父,能不能把這孩子給他當干兒子,他拿李玄英換。
他感慨說,可惜自己父親去世的早,否則,肯定會很有興趣,和這孩子聊一聊,親自教導他的。
從此以后,郭康就成了“別人家的兒子”。李玄英這些年,基本上就是被他爹教訓過來的。
然而郭康自己,也沒占到什么好處。義父天天拉著他鍛煉身體,義母則整天逼著他讀書。更麻煩的是,他那個便宜姐姐好像對自己有仇。
李玄英屬于心很大的人,和他關系一直很好。每次因為郭康被他爹教訓,他自己都不當回事。然而,郭破奴卻要次次找郭康的麻煩,嫌他太作弄。
郭康當時根本沒想這么多,只是為了表示自己有價值,省的又給人扔了。遇到這種情況,他也不知道怎么辦了。
這個問題,顯然沒法和李玄英、脫歡之類的人商量,這倆貨能給的最好建議,就是讓他去跟郭破奴打架,打服了她就行了。
倒是眾人里的老大哥史恪,為人最老成。他給眾人剖析了一陣子,發現了問題。
郭破奴和脫歡的姐姐忽魯不花、他自己的堂妹史惠貞、耶律欣的外孫女寶音等人,經常混在一起,出入宮廷。之前就覺得不太對勁,仔細一想,這些人背后,應該就是如今的可敦安娜。一幫人整日鬼鬼祟祟,不知道搞些什么,不過就希臘貴婦的性子,肯定不是啥好事。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郭破奴已經希臘化了
不過,史大哥也沒有靠譜的解決辦法。思來想去,他覺得,還是教育出了問題。這邊的先生,學問水平普遍不太行,跟中原沒法比,導致大家被希臘人帶壞了。如今之計,只能找個好師傅來,給她們好好教育下了。
史恪的弟弟史丹,最近跟著父親出使,于是史恪讓他留下神,如果碰到學識淵博的大儒,就高薪請來。目前還沒有傳來好消息,不過只要史丹找到人,一切都肯定會好起來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