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學的角度看,這確實也是一種神跡。”一名修士分析起來“我們的經書,就是天父感召了著述者,寫下來的。”
“而今,天父又通過教會,把自然哲學方面的規矩和訓誡,借著哲學家的筆寫下來。所以,這些理論,和根據理論創造出來的器械,自然也是屬靈的。它們面,確實有神性的因素。”
“這種神性,確實更容易檢驗。”另一名修士也提出自己的想法“神學的錯誤,檢查出來很困難。但自然哲學研究中,如果出現了誤解和認知不到位的地方,很容易被其他人發現。”
“既然世界各處都是天父創造的,那么基礎的規律也應該相同。這是天父給我們留下的窗口,讓我們只要驗證一下,就能發現其中的道理。”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
“各位,我們教會拿著信徒的供養,讓別人耕作、紡織來養活自己,就是為了讓大家省下精力,專心去感受神的光輝,再回過頭來引領其他人。”郭康說“如果教會對世界的認知能力,還不如普通的信徒,那就說不過去了。”
“是這樣啊。”德米特里也覺得有道理。
他們議論完之后,郭康說,今天的主要參觀項目就這些了。正好也到了飯點,大家就去食堂吃點東西,然后想想還有什么問題。關于后續的研究,也可以邊吃邊談。
他們沿著另一條路,登紅色的山崖,準備返回。
從這里俯瞰,可以看到不遠處,還有個海灣。那里有個小碼頭,岸還興建了幾處房屋。能看到從山間小河引水的高架水渠,和還沒建成的水車。其中一個建筑,有著高大的煙囪,旁邊還有幾個小水池。
“那里也是修道院的一部分么”德米特里問。
“是的,我找了個運輸方便的地方,準備把現在的實驗性工坊整合起來,提高效率。”郭康說“羅馬尼亞各地區,有不少產煤炭的地方,可惜大都附近沒有,暫時只能水運。那個靠山的建筑,就是用煤煉制焦炭用的。我們把煤放在密封的鍋爐里燒,產品就是非常好的燃料了。”
“而那個池子,是處理廢氣的。燒完一窯,里面的廢氣通過陶制管道,進入這個池子底部。池子里是石灰,能把很多毒物處理掉。回頭我們會給這些池子加蓋子,隔絕空氣,這樣就能得到處理好的爐氣了。”
“還收集這東西”脫歡好奇地問“這個是干什么的”
“剛才那個玻璃工坊,在錫槽旁邊,不是有個大風箱么,里頭就是這東西。”郭康說“我們把錫加熱的時候,它表面接觸空氣里的燃素氣,就會發生變化。所以這段時間,需要用其他氣體來吹。”
“焦炭爐里的燃素氣已經被煤炭消耗完了,可以看做無燃素氣體。所以用它來保護錫水就行。反正我們這個工藝里,用它的時間也不長,等玻璃液往一澆,玻璃自己就會隔絕錫和空氣了。”
“不過建造那幾個實驗設施的時候,我沒想過這么復雜的問題,結果現在得拿牛皮氣囊,把氣體裝過去。做個玻璃還得先吹牛皮”
“這搬來搬去的,也太傻了。所以我決定,今后就把玻璃工坊整個搬過去得了。”郭康說“我準備做個整條的管道,用廢氣幫助預熱錫槽,然后把冷卻的氣體處理,最后再引回來去噴。只不過這樣,管道得七扭八彎的,我有點想不過來,現在是找了個建筑師在做。”
“能設計好么”脫歡問。
“放心吧,他們設計管道的經驗很豐富。”郭康說“給他們說溫度很高,不要用鉛來連接就行了。”
他們說著,離開了工坊區,回到教堂。休息了一小會兒,墻的喇叭果然“滋啦滋啦”地響了三聲,眾人一邊感慨這玩意真神奇,一邊去吃飯。
王大喇嘛和約翰院長也出現在食堂,問候來訪的修士們,參觀是否有收獲。德米特里等人紛紛表示感謝,說后續會帶更多教士來拜訪,號召其他修會也都來幫忙。
總之,大家對于這些展示,看起來都還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