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郭康又應他們的要求,回到禮拜堂,把他之前做的抽氣筒拿出來給大家看。
“這東西氣密性不太好,所以也抽不出真空狀態。當然,展示氣壓的力量,已經足夠了。”他拿著一根銅制的、像是打氣筒的東西,告訴大家。
“這東西里頭,用銅片和軟皮墊圈,做了單向的閥門。抽氣的是這個帶把手的銅塞子。”他把氣筒給修士們傳看“其實跟打氣筒一個原理,就是閥門方向反過來而已。”
“然后,我還定做了個專門演示用的設備真空銅球。”他又拿出兩個帶著很寬邊沿的銅半球“最開始,我給這里的修士講課,用的就是它。不過后來我們做了更有實用性的玻璃管,這個東西就一直留這兒當教學用具了。”
“這也不是個球吧。”脫歡指出。
“呃,我原本確實打算,直接做兩個半球就行了的,但我們的密封材料不太行,保險起見,就把邊沿做寬了點。現在感覺有點像大汗的帽子了”郭康辯解道“銅球是我習慣的叫法,你非要把他叫銅帽子實驗也行”
“你們看,我還留好了閥門。”他指著其中一半說道“兩個半球之間,同樣是軟皮墊圈。”
“現在,我們把它固定住。”他讓兩個修士用力壓住,然后接氣筒,打開了閥門,開始抽氣。
這個簡陋的設備,很快就抽不動了。不過郭康說已經足夠了,關緊了閥門,讓兩人松開手。隨后,他一手拿住一個“銅帽子”,另一半邊居然不掉下來了。
“這是黏住了么”有人問。
“是被壓住了。”郭康說“雖然里頭還遠不是真空,但氣體壓力的差距,已經足夠讓它固定在面了就等于兩個人一直按著它,所以掉不下來。”
他說著,關半邊大門,拿起繩子,把一端捆在柱子,另一端順手拴在了大門的扶手,把繩子拉直,讓銅球掛在半空。
“這樣就好用力了。誰來試試”
德米特里走前,試著推了推門,居然紋絲不動。其他幾個修士也都好奇地去試,銅球的繩子也隨之繃緊,但始終沒法扯開。
“看,這也是物理的力量啊。”郭康自豪地說。
“不知道這個領域有沒有主保圣人。”一名修士說“我想在我供職的教堂供奉他,信眾們一定會非常喜歡的。”
“整個領域的話,就太大了。估計只有天父、天兄,管得了這么寬。”郭康說“至于具體的某個部分之前那些村民已經開始崇拜提燈圣女了。”
“那是什么啊”修士問。
郭康拿出一個卷軸,把它打開,只見面畫著個穿修女服的年輕姑娘。她本人沒有太多特點,但手里卻提著一盞發出紫光的燈。
“這顏料挺值錢的,不過村民們覺得很值。”郭康說“這個人物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紫色光芒中,天父恩典的象征。或許也可以看做是燈的人格化。他們把這幅畫捐贈給了修道院,表達感謝。”
“這燈不是你做的么”脫歡指出“那這這不就是女版的伱么”
“”
郭康一時反應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