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的喝彩中,幕布再一次拉,工作人員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而觀眾們也趁機開始活動、聊天,等待下一幕開始。
“剛才那一段,是不是也不錯”李玄英評價道“我聽說,男女角色有一些情緒更復雜的互動,觀眾們會更喜歡的,看起來確實如此。”
“我不太懂這個。”郭康承認道“不過我覺得,舞臺怎么把情緒表演出來,讓觀眾有切實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吧”
“這個還真是”李玄英想了想,說“我認識他們劇團的人,菲羅忒斯的演員和太陽的演員,還確實就是情侶關系。”
“這樣啊,那可能真的了解這種情緒了。”郭康點點頭,隨即又想起來個問題。
“哎我記得,希臘人的正經戲劇里,是要求不能出現女演員吧”
“對,這是人家的祖宗之法。從古典時代,就是這樣了。”李玄英說“女演員直接出場的,一般不是什么正經劇,都是鄉野村夫喜歡的那種很直接的劇目。”
“相對嚴肅的劇本里,尤其是最重要的悲劇和歷史正劇,原則都必須全部使用男演員。不過這種角色,都是以象征意義為主。大家都戴面具,后來還引入了戲腔,男演員出演女角色也沒太大問題的。”
郭康張了張嘴,頓了片刻“那咱們看的這個,是正經劇吧。”
“這可是教會主推,作為重點宣傳工具的。王師傅再不正經,也得稍微注意下吧。”李玄英指出。
郭康想了想,懷疑這對情侶到底正經么。
當然,他更認真地想了想之后,覺得在希臘這邊,這可能才是正經的情侶。
“我明白了,那就沒問題了。”他表示“看來這些細節也挺值得注意的。今后我們或許可以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戲劇套路。羅馬人喜歡什么,我們就可以做什么。”
“這個不算羅馬,算是希臘新喜劇和當代意大利市井戲劇的特色。”李玄英似乎頗有研究,給他講了起來“當然,我們也沒必要完全學古羅馬就是了。古羅馬的喜劇其實不怎么成功。”
“還有這種區別么”郭康對此還真不太清楚。
“其實就是水平不如希臘人。”李玄英回答說“不過這個說起來,話可就長了。因為希臘戲劇發展的脈絡,是比較完整也比較清晰的。最開始受推崇的也不是這些喜劇,而是悲劇。”
“古典希臘時代的悲劇和現在這些不同,里面往往沒有明確的善惡二元,人物的形象比較復雜,經常很難用簡單的好壞來概括。”
“悲劇里的矛盾,也不是好人和反派的矛盾那么簡單。嚴格來說,應該是人的意志,和命運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人的自由選擇,和難以改變的某種必然之間的沖突。”
“用個咱們更好懂的例子,就是諸葛丞相病死在五丈原。”他見郭康還是不太懂,就直接舉例道“諸葛亮的自由意志,和興復漢室最終失敗的歷史宿命,產生了極為強烈的沖突,讓后人有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俗話說,運去英雄不自由。這種感慨,其實就和經典的希臘式悲劇很相似了。”
“這樣啊。”郭康想了想,覺得確實有點相似。
“差別肯定還是有的。那時候的希臘人,畢竟歷史還不長,歷史感沒有咱們現在這么強。他們對于歷史和社會中潛藏的大勢,確實有一種模糊的隱約感受,但既沒法總結清楚,也沒法明白其中邏輯。所以,劇中往往將這種感受,歸為一些比較虛的個人命運,加以詠嘆。”李玄英比劃著,努力試圖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