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郭康的執念,狄奧多拉都有些無奈。
“哎,你怎么天天就想著賣這些東西啊。”她嘆了口氣。
“我們都要和明朝談生意了,你還不明白么”郭康也搖搖頭“現在的情況是,我們需要進口鐵鍋,進口絲綢,將來估計還要進口棉布。還有糖、瓷器,等等等等”
“總而言之,不管吃、穿、用,我們都需要進口大量的東方物資。所有大宗商品,全都是我們有求于明朝,而不是他們需要我們。”
“這種貿易如果能展開,初期會讓我們日子很舒服,但時間長了肯定要出問題。我們出口的物資遠遠比不進口,這個差額,就得拿金銀、珍稀產品之類的高價值物資填補。今后貿易額漲起來,把阿勒曼尼銀填進去都不夠。再大的儲蓄,也擋不住坐吃山空的。”
“那也不能指望這些東西啊。”狄奧多拉指了指模型“靠這個才能挽回多少逆差”
“我真的想不出能有什么大宗商品可以對等的。”郭康一攤手。
“還能什么都不行”狄奧多拉有些意外。
“什么都不行。”郭康篤定地說“只要跟農業沾點邊的,都沒什么希望。”
按個世界的經驗,別說這些正經商品,就是不正經的,最后都沒用。
當年,英國人就是實在找不到正常的扭轉逆差方法。哪怕清朝的關稅遠比他自己低,哪怕他有工業和殖民地的成本優勢,都競爭不過人家。在常規手段全都沒用的情況下,最后開始孤注一擲,大力發展煙土貿易。
不過歷史,第一次戰爭之后,煙土貿易實際只能算部分開放。英國人當時也沒認真,覺得這樣就夠了。但十多年后,他們發現,此時的貿易逆差依然沒有逆轉,只能繼續推動。
最終,在19世紀60年代末,雙方第二次戰爭結束后,煙土貿易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清朝的禁煙努力才算完全失敗。到1876年,清政府徹底放棄,宣布煙土合法化,英國的努力終于完全成功。
但問題是,清朝棄療之后,本土也出現了煙土產業。土煙在這十幾年間緩慢發展,完全合法化之后則快速擴大,導致洋煙遇到了激烈對抗。僅僅五年后,1881年,英國領事匯報說,波斯煙土已經無利可圖,印度煙土也從很多省份被逐出。這樣下去,很快又沒法賺錢了。
果然,1882年,清朝出口煙土已經超過入口,正式成為出口國。而他出口的主要對象,正是英國自己。
英國當然不能接受這種情況,在1885年又迫使清朝為洋煙設立厘金限,降低銷售成本。但即使有眾多優勢,洋煙依然競爭不過土煙。到1891年,洋煙進口量下降了15左右,市值下降了35到40,開始全線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