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康考慮了片刻,很快決定,直接無視朱文奎。
小讓娜似乎也是同樣想法。她制止了朱文奎之后,就直接跳過話題,問起其他事情來。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將來就向朝廷宣稱,自己不是塞里斯的法統,所以沒有競爭,對吧”她想了想,說。
“對。”郭康點點頭“但另一方面呢,我們又是能交流的人。”
“我們在這里待得時間很長,跟很多人都打過交道,算是蠻夷問題專家了。怎么說呢大部分蠻族,其實都是不可理喻的。”
“不是說這些人天生道德低下其實希臘人的道德素質也就那樣。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們真的不懂。”
“我們進行交流的時候,尤其是國家之間的貿易這種級別,首先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善惡了。啊,不對,就是善惡。”郭康說了一半,突然改口道“準確地說,應該是另一種類型的善惡它是不同于個人關系間的善惡的。”
“這我倒是明白。社會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道德。”小讓娜點點頭“這屬于政治的常識了,直接說也無所謂。”
“這個還是不能直接說的,畢竟我們要和中原文明打交道。”郭康說“我打算這么解釋不同于個人之間的善惡評價,國家之間看的主要是守不守規矩。如果恪守規則、講究秩序,就是善如果隨心所欲、破壞秩序,就是惡。”
“中原人喜歡把道德評價擴散到各個方面,我們最好還是要提出一套道德標準,以此為旗號來解釋。這樣,就更容易被接受,也不容易遭到攻擊了。”
“這是為什么”朱文奎忍不住問。
“因為中原文明有個非常龐大的中下層群體。”郭康回答“其他文明的發展,是下層擴大,但華夏文明是層向下擴展。”
“比如歐洲,隨著經濟和文化的恢復,市民階層漸漸興起,而他們屬于平民。他們的平民文化,都是從市井中出現,自成體系的。”
“但中原不是這樣。從孔子開私學起,這些新出現的下層文化人,都是士階層的。他們的定位,是下層貴族。孔子對此十分堅持,哪怕他的學生里,有很多已經只是庶民,他還是天天拿君子、士之類,明顯屬于貴族身份的要求,來教導大家。”
“其他人未必支持儒學一系的想法,但他們的教育體系,乃至使用的教材,卻是大家都在效仿的。所以,連帶著這種風氣,也定格下來,成了中原教育的重要部分。”
“當然,隨著教育快速推廣,和人數的增加,新的士所屬的社會階層越來越下移,實際已經從貴族變成了平民。但這些有文化的平民,依然學習和之前同樣的書籍,接受同樣的教育。而這種儒家式的教育體系又非常開放,導致有點錢去學的人,都開始以貴族自居了。”
“真的”朱文奎有些意外“我怎么感覺看不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