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孔子和他的同行們,把貴族和公民的界限模糊掉了頻繁的戰爭,又讓公民和自由民的界限也模糊掉了。”郭康回答“所以到最后,受過教育的編戶民和貴族已經沒有明確的邊界,陳平這樣的破落戶,只要過學都可以自稱游士,也確實能夠獲得升渠道。哪怕中間有各種反復,也無法阻擋這種趨勢了。”
“而且,貴族也是個很大的群體,不見得生活奢侈就算貴族了。但有個最簡單的判斷標準你看他們是否很熱衷于討論國家政事就可以了。”
“普通人是沒有必要考慮這些的,因為國家管理和他們根本沒有關系。如果哪個群體習慣性地在意這些,說明他們下意識地認為,這是和自己相關的事情。現在中原的讀書人,就是一個典型了。”
“原來是這個意思,好像也確實”朱文奎想了想,又說“那這樣的話,對于道德有什么影響”
“原本道德是分層的,但這么發展下去,就沒法分層了。”郭康解釋道“本來有貴族的道德,公民的道德,自由民的道德,大家的要求并不一樣。但這么一混,就分不清了,最后也就剩下了一種道德。”
“同時,本來主導文化的士是下層貴族,但后來加入了大量平民,這樣必然會導致整體風氣的變化。”
“而這些變化完成之后,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了下層有自己的道德,而且他們會認為,這種道德就應該是通用的,從而強行把自己的道德加于層。這可能都超出一般的道德綁架了,因為背后是自耕農和小田主們,實打實的武力威脅在眾多文明中,都是很少見的現象。”
“雖然層并不想接受,但因為人數眾多的下層才是王朝的基石。讓他們不滿,會直接威脅到統治的穩定。所以就算裝,層也得裝出謙虛、孝順、清廉、善良之類的道德。”
“對比下歐洲,就很明顯。這些道德對于層,很多是沒有必要,甚至是有害的。但沒辦法,相比于下層不滿,這點苦也算不什么了”
“這么一說好像也是。”朱文奎點點頭“塞里斯那邊,大概是對層的道德,要求最苛刻的地方了。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好壞得看情況。”郭康說“塞里斯平民的要求,是在他們那個環境下才出現的。而他們的環境,是人才嚴重過剩。”
“你看歷代開國,往往只是一州一郡,甚至只是兩三個縣的人才,就足夠為一個統治全國的朝廷建起框架了。那邊就根本不缺有管理才能的人,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沒有這個機會而已。”
“所以,他們也有底氣去挑選道德優秀的人。”
“其他地方,可能沒這個條件層能干的差不多就行,哪怕道德有瑕疵,大家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但在塞里斯,有能力做官的人,多得都數不過來。那為什么不要求一個更有道德的人”
“所以,雖然實際的人選還是難以控制,但這種要求卻一直堅持到現在。在未來,恐怕也會延續下去吧。”郭康評價道。
“當然,任何一個現象肯定有副作用。道德要求的無序擴散,可能就是這種習俗的另一面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