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郭康的神奇比喻,朱文奎總覺得哪里有些怪。但仔細想想,又找不到明顯的錯誤。
“印度人的文明,和希臘有相似之處么”他問。
“相似度不好說,但文明之間的影響和融合,是真的有。”郭康對此倒是可以確定“比如佛教的造像,咱們都了解吧”
這次,連馬王妃都有了興趣,看向他。
“我聽說,最早的時候,佛教是沒有造像傳統的。后來,一些僧眾開始才開始造像膜拜。”他看了看道衍和尚,在他點了點頭之后,繼續說道“而早期印度本地的佛像,和現在的佛像差別比較大。”
“但很快,造像風俗在北方的犍陀羅地區也就是玄奘法師所說的健馱邏國,受到了當地希臘文化的影響。希臘人對于雕塑很是熱衷,技術積累也頗為豐厚,很快就淘汰了印度本土那種粗糙的風格,各種雕像一下變得健壯、生動起來。”
“那地方的很多雕像,還有卷發和胡須,一看就是希臘人的面相。而那些力士、護法,干脆直接就是換了身衣服的赫拉克勒斯。所以,形成了頗為明顯的風格。”
“中原的各種佛教造像,就是從那邊來的,而不是直接來自印度。所以,早期的石窟里,還能看到明顯的痕跡,后來才慢慢中原化。”
“原來這還有希臘的影響啊。”道衍和尚笑道“世間緣分果然神奇,貧僧這一趟確實沒白來啊。”
郭康點了點頭。
作為這個時代,中原影響最大的外來思想體系,佛教身確實有眾多域外元素。耶律阿保機那句“不是中國的我不信”的著名暴論,其實也不是沒道理仔細追溯一下,還是挺有意思的。
而朱文奎則感慨起來“這么一說,這希臘人好像還真和印度有點關系啊。我還以為是單純開玩笑呢。”
“呃,就是開玩笑”
“那,這些希臘人,他們有試過去整理道統、提出理論么”朱文奎對這些倒是不怎么關心,繼續問起之前的話題來。
“可能有吧,但其實也沒什么好討論的,反正再怎么整理,都繞不開羅馬。”郭康說“希臘人不提羅馬,大概等于塞里斯那邊不提呃”
他說了一半,卡住了。
“我想不出來什么能對比的。”郭康連連搖頭“塞里斯歷史我都找不出重要性相等的政權來。”
“非要說的話,希臘如果單算個國家,那就是個江南國。”他想了半天,只好強行舉例道“這只是個地域名稱,而且當地從大秦開始,就長期被外族統治如果把南人以外,都算外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