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它單獨建立一套法統,那可太難了。秦檜都編不出整套的理論來。”郭康搖搖頭“哪怕只為了不北伐,都只能硬壓。因為這種國家肯定會走向恢復羅馬的,要不然對內都維持不下去。”
“好像也是”朱文奎點了點頭。
郭康對于這個判斷倒是比較有信心。因為在他那個世界,希臘人也確實試過。
19世紀初,希臘人開始嘗試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并且最終取得了成功,建立了第一批民族國家。
在當時,這個概念還比較新穎。“建立一個希臘人的國家”的主張看起來也很是先進。所以在理論構建,就只剩下一個小問題了什么是希臘人。
這個問題,希臘理論家們同樣長期沒法解決。
在他們之前,可以參考的案例,大概只有法國。但他倆執行的路線,方向是相反的。
法國那邊規定,所有法蘭西土地的人都是法蘭西民族,所以大家都要按同一民族的要求,都去學法語或者說巴黎話。為此,法國歷代政權都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不斷打擊地方語言。
大革命之前,法國只有大概五分之一的人會用法語,十分之一的人能熟練使用。為此,國民公會進行了討論,有人借此提出,國王才是這種方言林立的“巴別塔”現象的罪魁禍首。所以,民主制度下,誰還堅持方言,不說法語,就是對國家的背叛,需要嚴厲懲戒。在這種定性下,法語的推廣很快通過一系列法令展開了。
這樣做的底氣,來源于長期的積累和歐洲地區最強勢的中央力量。早在瓦盧瓦王朝時期,國王就下令法語是國家的標準語言。到17世紀初,黎塞留開設了法蘭西學院,而它的最初目標,就是對法語進行規范。
1670年,法國出現了歐洲第一部批量印刷的法漢詞典。又過了24年,標準的法語詞典也制作完成了。18世紀初,路易十四還專門聘用了一個中國人編寫漢語語法,后來干脆連康熙字典都引進了。至于為什么喜歡參考中國人,相信中國人自己是最清楚的
因此,哪怕之后不斷改朝換代,王國、共和國和帝國你來我去,統一法語的目標也一直沒改變過。
在啟蒙思想的推動下,很多人更是認定,一個自由的民族必須有一個統一的語言。因為方言的存在會制造隔閡,產生特權,讓公民之間產生不平等還會阻礙人民接受知識,讓法蘭西民族陷入愚昧和混亂。所以,這些方言都是必須消滅的。
至于哪些語言是法語方言,像南方的奧克語、布列塔尼的凱爾特語這種,到底是方言還是獨立的語言,法國歷代政權也不去區分。在他們的標準下,只要在法國內部,連德語和意大利語都可以是法語方言,所以大家根本不在乎。
這個認同甚至超越了政治傾向。大革命結束之后,帝制政權和之后的復辟王朝,也一樣在推廣法語,并對地方區域重新劃分,打破方言的勢力范圍。一直到21世紀,法國都拒絕加入歐盟關于保護地方和民族語言的條約,因為法國官方就不承認有其他民族存在。
就算這么做,其他人也拿他沒辦法,因為法國常年是歐洲一霸,它不欺負人家就不錯了,誰還去借著這個問題挑釁它。
即使二戰后,它都是歐洲靠前的大國,自然可以不在意。哪怕法國依然聲稱阿爾薩斯地區的德語也是法國方言,語言學家也沒法對此做什么。
但希臘人,顯然是沒這個本錢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