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岔開話題,郭康又把剛才的事情,給脫歡講了下。
“這回是個機會。”他想了個理由“大都當年的秩序,就是我叔祖礪德公整頓的。但從那之后幾十年,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人員越來越雜,卻一直沒有推進管理。現在我去管一管,也是繼承前人的遺志了。”
“沒問題。”脫歡同樣表示了支持“這不挺好的么”
“哦,就是有一點。”他想了想,叮囑道“既然要搞,就搞大一點。只針對這件事的話,大家會懷疑你故意針對曹建或者普龍斯基,和他們引發矛盾。但要是擺明了針對城里所有黑幫,反而就不需要避諱了。到時候,他們反而會主動和這些人切割了。”
“包括普龍斯基也是。他既然是曹家的女婿,就也算是羅馬的自己人。我知道你們覺得他為人圓滑,而且是外來的土豪酋長,不怎么可信,但有些事情心里想想可以,正經做事的時候,只要他不做出格的事情,我們就不能故意針對他。”
“他是曹家選中的人,而曹家是我們這個制度認可的柱國。所以如果還要維護這個制度,那么除了規則規定的需要回避之處,就不能不認人家。否則其他和我們通婚、以及投靠我們的人,他們會怎么想。”
“這樣當然也是有風險的,但什么事沒有風險呢如果真的出了問題,那我也會幫曹氏一起應付。”他最后說“因為這也是我們規則的一部分,我們都不能只要好處,不承擔風險只要收貨,不要代價。”
郭康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脫歡說的確實有道理。誰都有面對麻煩的時候,要是其他人看到曹家被放棄,那就會懷疑下一個是不是自己了。這樣,大家就只能以自己的存活為優先,也就很難再維持這種程度的團結了。
“哎,其實從歷史角度看,這也不是好事吧。”郭康忍不住嘆了口氣“靠層的世家相互抱團,彼此袒護,怎么看也不是個能持久的好方法。”
“沒事兒,反正比蠻族的制度運轉得好就行。”脫歡倒是不太在乎“我倒是也想把更多的人招攬進來,從十幾個家族變成羅馬所有的家族,這樣召集士兵的時候,都能讓大家更有干勁。但誰讓咱們現在就是這個條件呢總不能去學波蘭吧。”
“我也會支持你說的那些紡織之類的事情。”他說“我覺得,只有這些產業發展起來,才能讓更多人有功夫去讀書,然后才能說剩下的事情。否則,我們估計永遠也趕不元、明吧。”
“那我把資料也給伱一份吧。”郭康順水推舟地說。
“我來看干什么”脫歡立刻拒絕“你算出來,給我說結果就行了。反正我沒你算的好,還浪費那個時間干什么。”
“那我光給你結果吧。”郭康只好讓步“這個還是得看看。了解一下,就知道這個產業可以做出多大規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