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也跟王師傅說了,這次試點,我們可以直接新技術。我相信,這些修女足夠自己養活自己,甚至還能多出來利潤。如果能做好的話,今后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從這里提拔管理者。”
“這也行”脫歡有些意外。
“是啊。”郭康說“紡織業的體力要求低,是相對于耕種而言的。生產中,這機器依然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讓效率達到最高。所以,它需要健康、有力的婦人進行操作。”
“同樣,這是一個需要技巧的工作。光會賣力氣也不行,還需要學習技術。這其中既有紡織布匹、編制花紋這種基本功,也有保養和修繕機器之類的附加需要。”
“另外,織什么樣式的布,織造出來的布匹交給誰,換多少錢,這些也需要織工去關注。因為棉紡織業和絲綢那樣的大工程不同,大部分都是以單戶、單人為單位,進行生產。所以織婦甚至需要學會識字、算術,才能和商人交易,從他們那里接單,然后把織好的布賣出去。”
“你想想,一個能搖動大型織機,能和商人算賬、簽合同的婦人,大致是什么水平。”郭康最后總結道“我覺得,從這種人里,挑出有管理能力的,也不會太難了。”
“這么一說還真是”脫歡似乎是真的沒想到這點“除了訓練和備戰,這也是個提高民間組織能力的方法啊。”
“在明朝,民間自發就能形成這種組織了。”郭康告訴他“江南地區,有被稱為包買商的商人。他們會向農婦貸款、定期發放原料,乃至織機。而整村整社的農婦,就按照他們的要求,批量織造布匹。雖然很多人還是在家里工作,但實際已經形成了比較嚴密的組織,大商人能夠控制數百臺織機,根據需要進行統一生產。”
“我的方案,其實就是抄他們的。”他承認“只不過咱們這邊還是太落后,商人們不見得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教會自己來當這個包買商。”
“正好,這些修女日常生活中,就比較集中,可以進行統一的培訓。而且相比普通人,她們的文化水平也高一些,可以先培養好,然后教會再把她們派去各地。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效率,在我們這邊也復制東方的經驗了。”
“好,不錯。”脫歡連連點頭。
“互相幫助是國家的基石啊。”郭康也順勢說道“我覺得,不管是層還是下層,是男人還是女人,要是能做到這點,我們也就不擔心什么了。”
“另外,這些修女里,我們也可以培訓和篩選出領導者。”他提議“在任務增加后,除了原本就在管理修會的嬤嬤,肯定還需要更多專業的人。比如進貨的,組織人手的,設計紋樣的這些工作,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干,但最后肯定還是要交給她們自己。”
“這都是鍛煉的機會。我相信,只要在這種組織里訓練一段時間,我們就能得到一批有管理能力的女性了。這對于我們的國家和軍隊,可就太有好處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