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算有些朝代,確實是因為前朝過于暴虐,起兵推翻前朝,才得以上位的,但他們也沒法把這種理由當做合法性的主要部分。哪怕是漢朝這種,堪稱合法性最高的大一統帝國,也得找一堆讖緯之類,來進行修飾,避免“馬肝之論”式的尷尬局面。
而明末,傳統大一統帝國的合法性敘事,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這一點,在清朝入關之前,從李自成等人那邊,就能夠發現了。
李自成不僅自己沒能轉型,連部下里都沒有出現朱元璋、劉秀這樣的人,甚至沒法“為王前驅”。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這時,傳統思路已經快到頭了。
同樣是底層出身,李自成卻沒有像朱元璋那樣,與農民軍切割;也沒有做懷念前朝、聲稱自己不是故意造反等一系列的表態,而是打出“剿兵安民”之類的旗號。在這一點上,比朱元璋當年又更往前走了幾步。
當然,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始終得不到士紳的支持。
另一方面,士紳雖然不支持李自成等人,但居然也沒能自己扶持一個“劉秀”出來。他們最后投靠了滿洲八旗,但只能給人家當奴仆,已經沒法像以往一樣,成為王朝的“合伙人”。這個信號,似乎也在表明,他們的時代已經接近了尾聲,實力已經大幅下降了。
后世有人覺得,中原文明似乎沒有其他地方常見的君主制復辟階段,因此認為這里反而更適合共和,一旦被新概念啟發,立刻就把原來的過時觀念拋棄了。但從合法性理論這方面來看,其實整個清朝,都可以看做中原文明的“復辟時代”。
明朝的法統構建已經非常完備,甚至用上了在其他地方,可能要近現代才會出現的民族大義口號。但明王朝也撐不住之后,傳統的合法性構建已經拿不出更多的新東西了。
這個時候,中原內部的士紳、軍閥等諸多勢力,借助邊疆地區處于半文明狀態的外族軍隊,粉碎了中原內部,李自成等人的改良嘗試,把蠻族部落首領奉為了皇帝。
這可以說,是一種倒退,但也意味著,傳統的世襲王朝已經要結束了。
清朝的制度確實非常完善,清朝最高統治者的平均素質其實也很高。但這方面越是先進、有力,越在證明這個王朝、乃至整個中原文明的王朝時代,已經日薄西山。
所以,清朝也就顯示出一種“反動”和“先進”共存的奇怪狀態它必須維持高效的組織,去壓制前所未有的激烈反抗。在這方面,清朝做的甚至算是比較成功的。
然而,這個高效的統治機器,也在高效地消耗著中外各路支持者的力量。到最后,清朝幾乎做出了所有能做的嘗試,卻依然走向失敗。而這時,蠻族軍隊、保皇士紳、乃至“洋忠臣”,都已經完全無力阻擋歷史潮流了。
這樣一來,清朝之后,沒有有效的復辟,其實不難解釋宋朝之后,君主制和對應的士紳階層就開始衰敗;明朝之后,就走向覆亡。而清朝是個漫長的復辟過程,在所有力量燃燒殆盡之后,想再來一次,也已經沒有能力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