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康有個習慣,如果有可能的話,他會希望找個近似的歷史案例,作為參考。
當然,這也只是參考而已。經歷了這么多事,他也算明白了,哪怕看起來很像的情況下,兩件事也可能有很大不同。歷史經驗用來排除錯誤選項,要比用來直接照抄靠譜。要抄的話,就一定要自己考慮好,然后改改才行。
比如,近現代如何在歐洲建立一個羅馬式的國家,就沒有可以直接照抄的案例。因為這個時期,歐洲基本上是民族國家的天下,這種模式跟羅馬天生就是對立的。再擴散范圍的話,那么紅帳汗國反而是最近的。
紅帳汗國由幾十個兀魯思組成,但它的國家構建并不是根據地域和民族,而是建立在共同信仰之上。從這個方面來說,它看起來似乎更像大食帝國。當然,這些普世帝國本來就有很多相似之處,確實可以拿來互相參考。
如果沒法構建中原政權那樣的“文明型國家”,像這種,就算是最好的選擇了。紅帳汗國可以成功建立,并且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勢的斯拉夫政權,就已經表現出了這種國家構成的可行性。
至于紅帳汗國的結局,反而不用太在意。因為那說白了就是作死作出來的,只要別菜到那種程度,就不用去擔心。
這個問題,給脫歡他們講,都不難理解,因為說白了就是“一個大汗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
草原爭霸的歷史,或許會給人一種軍事能力最重要的錯覺。但實際上,對于汗王來說,軍事水平只要及格就行了。真正決定上限的,是進行組織的能力。
當年成吉思汗就不止一次被人攆著跑,輸給過桑昆,也輸給過扎木合。之所以每次都能挽回敗局,不是因為指揮作戰的表現多杰出,而是他的政治能力在起作用。這也是他比起其他各部首領,最為突出的地方。
后來,整個草原也是被他從頭開始,進行整編,打破了各個部落的界限,以千戶、萬戶進行重新組織,取得了很大成果。在這些政治手段成功之后,蒙古人的戰斗力才得到了發揮的機會。
同時,他建立的制度,也徹底改變了草原歷史。
在他之前,每過段時間,就會有個新的部落崛起,讓大家都跟著換個名字。但這場改革之后,幾百間就只有“蒙古”了。
他所建立的體系,還走出了大漠,擴散到了整個大陸。以“黃金家族”為合法性旗號的蒙古式汗國一直到20世紀才消失,生命力遠遠超過了之前的各種游牧部落。如果算上效仿這種制度建立的其他各類國家,那么這種制度的影響,要遠遠超出了歐亞草原,對于周邊各國都產生了持久而巨大的影響。
所以,其實人家成吉思汗不是項羽或者白起這種人物,而是草原上的劉邦。憑借著超出同代人的政治手腕,在武力并不是最優秀的情況下,建立了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創造出一個民族。
要不是屢屢遭遇外部勢力打擊,估計會比漢朝還持久,成為萬世一系的合法性來源。
而紅帳汗國的問題,就是出在根子上。
蒙古人當年最出眾的能力,不是打仗,而是拉人。跑到中原能拉攏漢世侯,跑到西亞能拉攏亞美尼亞人和景教徒,跑到草原上能拉攏各個突厥部落所以雖然吃的敗仗也不少,但總是能越打越多,最后戰勝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