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起碼,義父對于子女的了解,應該是配得上這句話的。他表述完,郭破奴也沉默了下來。
她大概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有悖于秩序,而且確實沒什么作用,一時間也沒了鬧騰的心情。
而義父則繼續給郭康講起道理來。
“你也是個有正義感的孩子,這是好事。”他說“你外公當初就給我說過,能理解普通人的苦處,為他們感到難過和憤怒,對于執政者來說,是一種寶貴的素質,而且它對于貴人,比對于平民都更加寶貴。”
“我看這邊,很多歐洲人認為,貴族自有一套道德,實際上不是這樣。孟子說過,人有四種最基本的品德,其中,同情和憐憫他人遭遇的災禍,叫做惻隱之心,這也是仁的起始。”
“要是沒有這種品德,也就沒法好好施政了。因為統治者和平民本來就處于不同的環境中,對很多事情,都站在不同視角,持不同的先入為主的觀點,最后也有不同的理解。要是連最基本的、對民眾的同情都沒有,那就徹底沒有辦法溝通了。”
“這樣以來,無論怎么做,最后都肯定要失敗,因為統治者已經沒法好好理解民眾的意圖了。怨恨會積累,不滿也會最終爆發,到時候王朝也就結束了。”
“唐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這邊,誰有太宗善戰他都要時刻保持警惕的事情,我們又怎么能粗心大意。”義父搖頭說“可惜,很多貴人就是意識不到這點,沒有自知之明。你外公給我說這些,也是為了提醒我,不要忘了這些基本的道理。”
“我們這邊,有些國家,民眾軟弱無知,所以軍隊也弱小。他們想保持民眾弱小可欺,就會被敵人消滅;想要強大起來,就會被有力起來的民眾推翻。最后,肯定都是要完蛋的。”
“咱們這邊要富國強兵,也是如此。我們的公民,難道是傻子么”他提醒道“我敢說,他們很多人,其實就懷著曹劌一般的心態。我們才是他們眼中,傻頭傻腦的肉食者啊。”
“而且,現在也不是春秋那會兒了。真要是不滿起來,他們中的窮人就會成為陳涉,但我們羅馬的武力,卻不如強秦威猛;他們中的教士就會成為張角,但我們羅馬的聲望,卻不如大漢顯赫;他們中的讀書人就會成為黃巢,但我們羅馬的實力,卻不如盛唐雄厚。”
“這三個朝代,都是中原最強大的時候,卻都因為一個個普通人的怒火,最后被焚燒殆盡。我們這邊,難道有比他們還強大的國家么如果沒有的話,又哪來的信心比他們的執政者還膽大妄為呢”
“所以,伱有這種心思,為父是很高興的。”他告訴郭康“很多貴人時間一長,就會忘乎所以,覺得祖先篳路藍縷得到的家業都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家族,也就離衰敗不遠了。所以,能有這樣清醒的孩子,才是家門的幸事啊。”
“說得好啊。”郭破奴卻直接插嘴道“爹,你文采進步好快啊娘還說你不看書”
“沒有沒有。”義父趕緊擺擺手“這都是你外公的話,我就是學給人家聽的”
“那也不錯了。”郭破奴倒是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