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史惠貞最后好像也沒聽進去。從之后的情況看,郭康覺得自己大概是白講了吧
在教會的眾多學者中,郭康已經是最為溫和的一位了。要是按照其他哲學家的觀點,現在這個“法律承認但默認不管”的狀態,都是不對的。
還以為父報仇為例,這個話題本身雖然沒法討論,但在東魏的時候,朝廷中就發生了針對法律的公開辯論。一名叫竇瑗的官員認為,當時的法律規定,就算母親殺死父親,子女也不能舉報母親。這違背了父母之間的尊卑關系。
他引用漢儒的觀點,認為縱觀歷史,可以發現,只有禽獸和野人,才會只看重母親和親生血緣關系。而文明越發達,社會越進步,人們也就越來越超脫動物性的生養行為,開始追求更高的宗族、國家的秩序,也因此越接近于禮義教化。
而這套說法,遭到了另一名官員封君義的批駁。封君義認為,家庭內部的尊卑,和父母、子女關系,是兩個互不關聯的系統。對于子女來說,父母就應該是等同的。
他認為,尊卑關系是后天賦予的,生養之恩則是先天形成的,所以先天應該超越后天,居于主導地位,后天也無法否定先天的關系。天下就沒有無母之國,母子關系是不可能斷絕的,不能根據具體的行為,做出改變。
竇瑗的觀點,其實是東漢大儒服虔的理論總結,服虔的學說,又是當時北朝流行的學問;而封君義的觀點,則是繼承自杜預,長期以來是南朝的主流學說。所以,這場辯論,其實也帶上了漢儒與晉儒,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爭執。
不過最后,可能是因為杜預和南朝學說影響更大,在皇帝和尚書省的裁定下,法律還是保持了不變。后世,隋唐的法律學習了東魏、北齊,遼國的法律繼承自唐朝,而紫帳汗國又抄了大批遼國和元朝的法典。所以,這場爭執,是真的對紫帳汗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而在本地學者們看來,這就是塞里斯哲學,和哲學指導下的法律體系,最不完善的地方他們不了解靈魂。
如果只拘泥于肉體的表現,那么再怎么辯論、爭執,最后也無非就是竇瑗和封君義的層次。在那場短兵相接式的辯論中,雙方都展示了自己數百年的積累,基本上把最完善的理論都拋出來了。辯論的結果也基本是最終結論在這之后的數百年,直到今天,確實沒有更深入的討論了。
而直到最后,塞里斯學者們都沒有把幾個綱常統一起來,沒能形成一套共通的尊卑準則。
希臘學者們對此十分感慨。塞里斯人的理論體系其實很先進,社會組織的模式也非常健全,甚至比羅馬都要更優秀。但問題恰恰出在這個“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上。正是因為沒有了這一塊,所以他們就只能一直卡在這里了。
只討論肉體和世俗層面的倫理,不討論靈魂層面的區別;只討論凡人子女角度的尊卑,不討論神面前的尊卑這肯定沒法得出全面結論啊
而如果引入希臘哲學,問題就能頃刻間得到解決女人和男人的靈魂就不一樣啊。把這個考慮進去,不就都解決了么。
所以說,一個文明的發展,有時確實是會遇到瓶頸的,而且很難自我解決。真想要好好發展,還得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保持開放包容心態,在不同文明間相互學習,把程朱理學和希臘理學結合起來。集兩大文明的精華,形成完善的亞里士多德朱熹理論體系,建立完全版的倫理系統,才是當代學者們的使命。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