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道衍和尚所說的變化,常千戶雖然有些意外,但也只是揚了揚眉毛,沒有顯得過于驚訝。
“北鎮撫司在這里安排人員,也有很多年了,算是親眼看著這些年的發展。如果情況變化,工作重心自然也需要調整,對于這種事情,我們也是有所準備的。”他說“只不過,為何您這么看重這件事如此急切,我們倒是確實沒有準備。”
“也不至于多急”他這么一說,道衍和尚也思考了下,不過最后還是堅持道“但我能感覺出來,這次確實應該是個轉折點。我們不管是繼續監控還是施加影響,都要選擇去做些什么了。”
“這個郭康,在我們的記錄中,之前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常千戶回想了片刻,告訴道衍“他跟吳世子玩得倒是挺好,但據我們的了解,好像也就是聚一起研究些機關術,做些工匠活之類。”
“最開始,我們的人私下里給馬王妃送藥的時候,她還抱怨說,世子跟著他,都不好好讀書了,天天就去搗鼓些木匠玩意,倆人搞得跟個匠戶似的。那會兒,我們還覺得這就是個不成器的紈绔子弟,而且多少有點怪癖。”
“不過,后來過了兩年,王妃也看開了。她說,羅馬汗國和大明一樣,開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到這種時候,世家子弟之中,自然會出現這種不爭氣的人,而且數量怕是還不少。相比其他那些喜好酒色,縱情犬馬,乃至沉溺于更加惡劣愛好的人,他們只是琢磨些工匠手藝而已,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這也可以理解吧。”道衍和尚點點頭。
“是啊。我家都好不了哪去,哎。”說道子弟不爭氣,常千戶都頗為感慨。
“我剛來履職的時候,也覺得吳世子是不是身在海外,不用顧慮這么多正經事務,所以就懈怠下來了。后來才漸漸看到,吳王行事比較獨特,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他在支撐著,看起來也不容易啊。估計王妃也是了解這些,所以他玩玩,也就不管了。”
“所以,我們也就沒有把世子和郭公子當成主要關注目標。反而是吳王,自從削藩失敗之后,天天在四處周游,和各種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還收留了一大群雞鳴狗盜之徒。因為怕他出事,所以我們一直都得抽調人手保護。其實那邊才是工作重點。”
“而就算考慮到未來的變化,我們顧慮的重點,也不是世子和他的友人們,而是小郡主。”他講出了自己的判斷。
“為什么懷疑或者說關注她”道衍和尚說道。
“倒不是懷疑。她的表現甚至都是公開的。”常千戶有些糾結地說“實話說吧,您有
直覺,其實我也有。”
“在海外做了這么多年工作,我也算是有些本能反應了。當然,這也不是單純的瞎猜。”他想了想,說道“我本來也不想妄自評論吳王。但您了解過,對于和外人通婚,歷代包括本朝,是如何規定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