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可以理解。”喬安娜說“蒙古人,是契丹人的一支,自然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不過羅馬這邊,應該還沒有到中原那種程度吧。”
“我倒是覺得,也相差無幾了。”歐多西婭答道。
“為什么這么說擺賽汗并不是祭司王,雖然大家都知道教會是羅馬完全控制的,但畢竟名義上還是兩套系統,也有自己的大牧首吧。”喬安娜說。
“那是為了照顧當地人。他們這個教會,只是官府下屬的組織而已。”歐多西婭搖搖頭
“教會的地位到底如何,只要看財權就行了你看,羅馬教會有自己的獨立財權么”
“確實沒有。”喬安娜說。
“他們的教會也擁有土地、教堂,接受信眾的捐贈。但按照法令,這些收入和支出都要記入賬目,報給戶部審核。理論上,如果教會經費不夠,汗廷會撥發補貼,維持運作。但因為當地習慣問題,教會收入并不低。所以,朝廷反而每年都會從教會那里,收走不少錢。”歐多西婭說。
“如果現在還不明顯,我估計過幾年你就能看得更清楚了。”她想了想,又補充道“從汗廷最近的動向看,應該很快就會試圖把天方教也收編進去的。到時候,大家就應該可以看出,這個體系的本質了。”
“那這是為什么”喬安娜確實有些不能理解。
“按我的理解,這是因為,他們的信仰其實不是具體的宗教。”歐多西婭說。
“專業的神學學者,會以十字教、拜上帝教、景教之類的名詞,對不同教派進行區分。但在教堂里,神父們在面對普通信眾布道的時候,都會明確告訴大家,我們的信仰,是羅馬的拜上帝教。”
“他們的教義里,反復強調,天兄移鼠是羅馬的先賢。因為羅馬是個普世帝國,所以才會被天父選中,承擔重要的使命;還讓天兄降生于此,預先為后續的教化做好準備。”
“為了解釋這個理論,在建立之初,羅馬教會就提出了一種叫做受命的概念。他們認為,世間只有一個最高神、只有一個最終極的真理、也最終會只有一個普世政權。”
“這位神靈無法用語言描述,所以我們冒昧地叫祂天父;這套真理也沒法用簡單的詞匯概括,所以我們強行用拜上帝教來概括我們對它的理解;這個政權也涵蓋了天下,不能用普通的王國、邦國來比較,所以我們姑且用羅馬國作為它的俗稱。”
“不知道這么說,你能不能聽得懂。”她猶豫了下,試圖解釋“總之,他們認為,天父自有一套超脫世俗的行為規則,不因人世而改變。教會如果合乎天父的道理,就能興盛,反之就會失敗。所以他們的羅馬教會才得以興起,而原本在舊羅馬城的教會卻漸漸腐化、墮落,失去了威信。”
“同樣,王朝如果有足夠的德行,就能振興起來,承擔天父的使命,反之就會衰亡。所以新羅馬會在當初的偏遠行省崛起,而舊羅馬諸王朝卻在內亂和蠻族入侵中覆滅。這就是因為,他們喪失了文德和武德,因此天命才轉移到了這里。”
“還好,不算太難理解。不如說,還挺直觀的。”喬安娜思考了片刻,點了點頭“他們這個理論,估計也挺好用吧。”
“是的,而且當地人也能接受。”歐多西婭說“比如城里的希臘正教會,就一直在和羅馬城的公教教會吵架。羅馬主教一直聲稱,自己擁有優先權,因此教內地位高于君士坦丁堡大牧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