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她這么說,王大喇嘛也松了口氣。
“我們大都,是泰西首善之地。南來北往的人絡繹不絕,習俗也各不相同,所以難免會有些抵牾。我們教會雖然一直在盡力改善,但也肯定比不中原官府那套已經很成熟的制度。還是希望你能體諒一下。”
“都說了,沒事的。”唐賽兒擺擺手“再說,制度完不完善,跟俺也沒啥關系。中原官府那套禮節,還能招待俺不成俺還希望他們禮節不那么齊全呢他們行禮,錢可都是俺們出的啊。”
“呃”王大喇嘛想了想,發現還真是這個道理,只好尷尬地笑了笑。
“俺倒也有想問的事情。”唐賽兒這次主動開口“王師父,您也是中原人士是怎么跑到這里來的啊。”
“嚴格來說,我爹是中原人,但我不是。我出生在河中,還算是大唐地界,可惜從沒回過關中的老家。”王大喇嘛語氣里帶了點遺憾“本來,我當年出使帖木兒宮廷的時候,還準備順路回家看看的,結果事情太多,至今都沒能成行過。”
“哎,大家祖誰沒遷徙過。”小姑娘唐賽兒反而安慰起他來“俺爺娘當年也絮叨的很,就是不想離家逃難。但先生們所謂安土重遷,在俺看來,不過是舍不得多年經營的土地,和熟悉的鄉親。”
“土地的開墾和深耕,很麻煩,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做好的。鄰里鄉親的信任,是安全的最大依靠,也是想要過好日子必須的。因為一個人的話,很多產業根本沒法經營,像水利、器械這類,都得合作起來才能搞好。”
“跑到外地去,這些優勢就都沒了。一個人跑去異鄉,幾乎就是找死。哪怕全村一起走,都容易和人家土人沖突,所以大家才會盡量回避。但反過來,要新的地方能住的更好,搬個家又有什么呢”
“這倒是。我其實也不是耕種、做工的人,不過是游方的僧侶罷了。”王大喇嘛點點頭,贊同了她的說法“這么一來,倒顯得我自作多情了。”
“俺老家的先生,也天天感慨這個,惋惜那個。可能你們文化人都這樣吧。”唐賽兒看起來已經習慣了“不過,河中離這邊也不近,而且沿途都是天方教地界。您是怎么跑到這邊的啊也是跟俺們一樣,和商人一起來的那樣的話,天下各地之間的往來,好像比俺當初想的,要頻繁的多啊。”
“先秦的時候,我們這里就有人往來天竺了。漢朝的時候,天竺人就在南洋建立了一串小國。各地之間,本來就往來不少,只有中國獨立于世或者說,不獨立于它的地方,都給老祖宗打下來完了。”王大喇嘛告訴她“所以,最大的障礙,就是去南洋很麻煩。到了南洋之后,無論去哪邊,就都輕松多了。”
“不過我的經歷,倒是不同。這件事說來話就長了”他想了想,說道“你知道波斯曾經有過的喇嘛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