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雖然相關的民間傳說很多,但比較古老的說法里,黃帝的象征不是劍,而是弓。據說黃帝是白日升天的,當時天上有龍降下,黃帝騎上龍,便飛走了。大臣、百姓都去抓住龍的胡須和黃帝的衣飾,試圖留住他,但沒能成功,只拽下來一些龍須和黃帝的衣角布料,還把他的弓也扯下來了。這把弓之后就留在人間,史書稱之為烏號。”
“也有其他說法,比如說這弓是黃帝飛升時,大臣們持弓射龍所用他們試圖把那條龍擊落,讓老天子回來。相比起來,石匣和劍,反而是道教興起之后,才流行的了。真要自比黃帝,就應該找把弓,聲稱這就是傳說里的帝弓烏號,而不是用劍了。”
“我明白了。”彼得神父迅速又打開筆記本,先把關鍵詞速記下來“鳥形的神話生物出現,幫助黃色帝王戰勝了黃銅之神好了,剩下的回頭我再請教吧。那這本兵書,是確有其事,還是個單純的道具啊”
“你把老鄉們當傻子了吧。單純的道具,怎么可能騙得了人。”唐賽兒搖搖頭“這書里頭寫的,說是奇門遁甲之類的法術,但確實是教你怎么用兵法的。”
“法術怎么還能當兵法用啊”彼得神父合上筆記本,明顯不太信。
“法術本身,就是兵法換個詞。”唐賽兒說“比如最常見的六丁六甲之術,就是教你如何編組、訓練最基本的小隊。”
“所謂六甲,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這六甲,其實就是六個小隊的名字。”她講解道“比如甲子隊,就有甲子、乙丑、丙寅直到癸酉,一共十個人,所以也叫甲子旬。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天干地支的編號。同樣,甲戌隊,就是甲戌、乙亥、丙子一直到最后的癸未,也是十個人。這樣一來,六甲之中,就有60個步兵了。”
“只要每個人記住自己的編號,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作戰時的指責。隊長也能根據編號,指揮大家排布陣型了。”
“另外,兵法有正有奇。除了六甲正兵,還有三隊奇兵,位列甲部之外。俺們一般把這三隊,分別給個乙、丙、丁的編號,統稱三奇。每隊的功能、人數,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可以是騎兵,可以是戰車,甚至可以是輜重。是否一同上戰場,也要看情況。千變萬化,沒有定論了。”
“這六個十人隊,還有三個加強的小組,不就是一個百人隊的編制么。”彼得神父一下明白了“這和我當年參軍時的情況差不多。看來,這確實是手把手教人,怎么練兵的書啊。要是把這些隱晦的編號,改成數字,就更直白了。”
“改成數字就不好了。大家會覺得很亂,而且神秘意味也沒了。”唐賽兒搖搖頭“干支編號聽起來就比較古樸神奇,能讓大伙兒更安心、更樂意聽命令去訓練。俺覺得,可能是因為帶了點神圣感吧而且兩個字的編號也不難記,所以這樣就挺好的。”
“訓練可不是輕松的活。兵書里記錄了方陣、曲陣、圓陣、直陣、兌陣五種陣法,對應五行。五行相克,五種陣法也互相克制,因此所有士兵都得進行操練。不但要熟悉不同陣法,還要能根據戰場情況,在各種陣型之間變換這也是練兵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