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是怎么投靠了她去的。”郭破奴好奇道“這倆地方也不近啊。”
“俺是跟著元軍去的。這說來話可就長了。”黎利想了想,說道“早些年,元明兩國就不斷彼此交戰,都想吞并俺們那里,當做前線。俺們國內,國主貴人又內亂不停。”
“陳朝國主看到明軍勢頭凌厲,認為他們肯定會打過來,就跟跑過來的元軍聯合。陳朝開國的時候,打起的旗號就是抵抗元軍南侵。為此甚至收留南宋逃亡的人,得罪元朝。這一戰打贏之后,積累下來的威信,才是他們起家的根本。現在,卻又要反過來聯合元軍,讓朝野一片嘩然。我家鄉的耆老、豪杰也都議論紛紛,覺得陳朝太祖、太宗要是知道這件事,也不知道會怎么想。”
“這有什么接受不了的。”郭破奴倒是覺得沒什么“當年是聯合弱勢一方對抗強勢一方,現在也是。這本來就是小國的生存之道。他祖宗要是知道了,只會夸他的。”
“說是這么說”黎利撓撓頭“但很多人還是沒法接受,畢竟這才多少年怎么看,都有違道義了。”
“小國的存在,本來就是有違道義的。”郭破奴卻一幅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樣子,不假思索地說道“天下歸于一統,方才是正道,各個勢力都要么主動去統一,要么被人統一,哪有能長久偏安一方的道理一直縮著當自守賊,終歸是不合乎天道的啊。”
“呃”黎利似乎沒想過這個問題,一時回答不上來。
“你繼續說吧。”郭破奴也沒有繼續糾結。
“哦不過陳朝這次,處境不如之前好。一些地方豪強不樂意聽從,權臣胡氏也趁機發難。我聽祖父說,胡氏本來和元人有來往,但這次,看到國主選擇招攬元軍,他就一反常態,又轉而跑去聯絡明人了。”說到這,他自己也忍不住感慨道“這些人,確實是只考慮門戶之計啊。”
“不過這回,他是押對寶了。之前,陳朝在流亡宋人的幫助下,擊敗了元軍。但這回,流亡元人與他們合兵一處,卻依然被明軍擊潰了。宗室等人只能紛紛逃亡,大片地區也被明軍占領。”
“他們的經驗沒問題,但是理解錯了。”郭破奴指出“宋朝有官家約束軍民,流亡宋人沒了官家管著,肯定比之前能打多了;但元朝大汗本來就跟不存在差不多,流亡元人沒了大汗管著,和之前也沒什么區別。本來打不過明軍,現在自然還是打不過。這結果,也算正常吧。”
“這樣啊”黎利聽了她的解釋,恍然大悟,驚訝地說。
“那之后呢”郭破奴催促道。
“之后,國中就一片大亂了。藩王、權臣、豪強,都試圖趁著亂局,憑借兩個勢力的矛盾,爭奪國主權力。國家亂作一團,到最后,不但沒法抵抗兩大國,連哀牢、占城,都來趁機侵蝕領土,掠奪州縣。”
“最后,明國大軍打著消滅元人余孽的旗號,占領了國內大部分地區。元人也不甘心失敗,挾持陳朝宗室等人退往海上。俺爺爺是地方豪帥,不想離開,就跟著其他人一起投靠明國了。但俺爹只是他的次子,就算留下來,也沒有太多機會,所以就帶著自己手下,跟著陳氏一族出海了。俺就是那時候離開家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