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四個君士坦丁
距大宋滅亡還剩70分鐘
天色還未亮起,城外卻已經一片燈火通明。
就在剛剛,幾個瓦良格人跟著伊麗莎白太后,來到了城外的慶功會場中。
可能是當年的慘痛經歷,給紫帳汗國的決策層留下了過于深刻的印象,因此,很長時間里,大都的城防布局,與其說是防止外敵攻進來,不如說是為了能在內亂出現的時候及時跑出去。比如有幾座城門,就一直是瓦良格,而非專門的守城部隊控制。
果然,城里出現狀況之后,這幾個便門和平日里用作禮儀性質的門,就派上了用場。
這個習慣也由來已久。哪怕后來,這座城市也面臨過外敵的大舉進攻,當初的思路,依然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當年郭砥重新規劃城市的時候,也提出過改造城防,修繕城墻的建議。他認為,狄奧多西城墻已經過于古老,跟不上現在時代的發展了。由于當時技術條件限制,這種一條線式的墻壁其實并不適合發揮火力,箭塔的設計也已經落后了。巨石墻體本身,在防御方面的優勢,也僅限于巨大的體量,實際效率并不高,可以說很浪費了。
所以,他建議修繕原有的內墻,拆除石頭墻壁后方的各種附屬建筑,然后以石墻為核心,在兩側追加夯土,將墻壁加厚。城墻地勢高的地方,壘起專門的厚重圓形土臺,安放重型火炮。地勢低的地方就填土抬高。
工程需要用的巨量土壤,就從內外兩道城墻之間的地方挖取,然后把外墻也向外擴,這樣還能在兩道階梯狀的墻之間,形成第二道護城河。平日里用橋通行,戰時就拆掉橋,兩座墻通過吊車架設的懸梯往來。如此以來,就能一下解決兩個問題了。
但是,這個方案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大家都覺得這樣純屬白白浪費錢財,也沒有什么好處。在汗國管理者的眼中,這個方案好是好,但就是不應該用在這里。
雖然大都這個名字很威武,但很長時間里,這座城市的定位是有些尷尬的。因為紫帳汗國的核心區,在北方的“羅馬尼亞”,而不是希臘地區。當年搬到這里,完全是處于政治目的,而不是經濟和軍事上的需求。
因此,當時的大都,不但不是中心腹地的安全地區,還是個南方前線的要塞西邊還不甘心的希臘人和塞爾維亞人,東邊虎視眈眈的土庫曼勢力,乃至南邊數不勝數的意大利和希臘海盜,都在持續威脅周邊的地區。實際上,是個“大汗守國門”的態勢。
這個時期,大都確實有很高的軍事需求。但是,狄奧多西城墻的問題,也始終不是防御效果不足相反,它的問題反而是規模太大了。
作為南方的最前線,在原本的戰略中,這個地方是沒有必要屯集這么多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