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緯度更高的歐洲,卻常年處于這種混亂狀態。哪怕現在最標準的儒略歷,誤差都超過了十天,要是算上他們不明所以的日期排序,都不知道能歪到哪去。郭康其實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種田的,想來,可能以歐洲人的農業水平,那20也沒多少,所以不用講究吧
人們返回之后,找不到羅慕路斯了。元老們宣稱,羅慕路斯已經白日升天,成了神。還有人后來說,自己之后見到羅慕路斯重新出現,并且告誡羅馬人,要好好學習,成為優秀的士兵,讓所有邦國都抵擋不住羅馬的軍隊。
按理說,這種歷法,應該有固定的規則。但羅馬人似乎缺乏相關的專業人員,只是簡單地把置閏這樣的重要工作,丟給大祭司。哪一年置閏,什么時候置閏,都可以隨意決定了。
雖然羅慕路斯被視為始祖,名聲也更大,但羅馬的宗教、政治、法律等一系列制度,都是在努馬任上才定型的。
羅慕路斯歷里,一年只有10個整月,一共304天。每年多出來的幾十天,則統稱為“冬日”,不算在任何一個月當中。大家也不在這段時間,舉行需要記錄日期的各種祭祀和公務活動,全都放假去。什么時候一整年過完了,什么時候再從頭開始算月份。這樣,也就不用考慮怎么把月和年對上了
可能是因為自己都難以忍受,凱撒決定制定一部新的歷法。羅馬人自己是沒這個本事了,于是,他聘請了亞歷山大的學者,根據埃及的太陽歷,制定了后來被稱為“儒略歷”的新歷。
然而歐洲長期沒有“大一統”,所以自然也沒有“王正月”了。大家都各行其是,反正也沒人去管。古羅馬時代,教會就反對把1月1日作為歲首,因為雖然這個日期最簡單,但是1月實際上是雅努斯之月,所以這個日期有異教的嫌疑。他們希望,把歲首放在圣誕節。
羅慕路斯本人是個軍事獨裁者,他一直維持著一支親兵,身邊總是跟隨著12個刀斧手,還有一群拿著木棍的隨從,見到反對者就揍。不過,在和周圍其他城邦的沖突中,也總是能打贏,因此軍隊很喜歡他。
“是的,咱們河南是按東方歷過節的。圣誕節都是跟春節一起。”張百戶告訴他。
這個新的歷法,相比之前肯定好了很多。然而,它也遭遇了各種問題,從一開始就有了偏差。
當然,凡事就怕對比。紫帳汗國帶來的新歷法,比他們精確了很多。從始祖伯顏帖木兒跑到河北種田開始,他們也一直在研究當地的農時、節氣,確定耕作順序。正是因為眾多這樣的“細節”,才讓紫帳汗國的農業產量遠高于鄰居們,當地人也完全沒有理由拒絕他們的歷法。
而歷法一旦被接受,歷法之上的整個合法性敘事,自然也都會被農人順帶接受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