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莊位于相公廟以南,十多里的地方。那里原本有一條小河,土地很是肥沃。小溪兩岸,各有一座小小的村莊,分別屬于不同的領主。
其中一個領主,請來了希臘工程師,在小河上修建了水力磨坊,向需要磨面的村民們收取費用。在他的領地上,村民不想用那個水力磨坊都不行,連自家的手搖石磨,都被領主給砸了,而用他那個磨坊,帶去的麥子得被扣掉一半。因此,雖然這里很適合種田,但村民還是沒什么好日子過,日常生活只能靠偷偷藏起來的小麥,煮一煮將就著吃。
而且,發現這個磨坊賺了錢之后,對岸的領主立刻眼紅起來,聲稱這條河流也屬于自己,所以對方私自建設磨坊,已經損害了他的利益。這磨坊的收益,不能歸他一個人,必須吐出來一半給他。
開磨坊的領主自然不樂意,所以雙方很快打了起來。除了叫來各種親戚,還從匈牙利那邊雇來了傭兵隊。這些外來貴族和傭兵,對領民更加不客氣,不但天天搶東西,還動輒殺人放火取樂。
村落迅速凋敝下去,幸存的村民也紛紛逃離,都跑到相公廟村西邊的那片小山,和山以北的多瑙河河汊里,依靠打漁和在河灘采集野菜、蝦蟹為生,再也不敢出來了。
后來,郭蓋率領軍隊南下,渡河來到這里,沒費多大力氣,就消滅了盤踞在兩岸的貴族,和四散劫掠的土匪傭兵,又派人去山里,招募村民回來。田地已經荒蕪了一段時間,但在郭蓋等人的主持下,眾人還是很快恢復了生產。
由于這里地勢良好,等情況穩定下來之后,回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不知道從哪過來,在附近避難的人,也紛紛趕過來,希望得到收留。于是,大家又在河兩岸,建造水利設施,開鑿了灌溉渠,把離河較遠的大片荒草地也開墾出來。河邊的磨坊,本來在貴族內訌中受損,也借著這個機會,進行了修復和擴建。
那個時候,就和楊老百戶介紹的一樣,河東與河西,實際上還是兩個村子,分別有一個百戶進行管理。不過后來,出現了意外的變故。
海倫娜太后倒臺之后的混亂中,爆發了一系列貴族叛亂和蠻族入侵。巴西爾三世繼位當年,當時還是共主國家的波蘭匈牙利王國,聯合了立陶宛和幾個阿勒曼尼諸侯,重新打出十字軍的旗號,號召全歐洲的貴族和騎士都來參加,攻打紫帳汗國,聲稱要再次拿下君士坦丁堡,彰顯天父的榮耀和十字軍的威名。
敵人聲勢十分浩大,連英格蘭和法國的貴族,都有趕來參與的。這個緊要關頭,之前海倫娜太后統治時期,通過各種外交手段拉攏到的地方貴族,紛紛倒戈反水。
親波蘭的加利奇貴族和摩爾多瓦貴族發動叛亂,導致從德涅斯特河到利沃夫城一線,都被各路叛軍控制,切斷了前線軍隊的路線。十字軍趁機從這里南下,進入比薩拉比亞,然后沿著黑海海岸,一路突破,試圖打進紫帳汗國腹地,摧毀他們的核心區域。
郭康的祖父郭帥,當時在大都任職,情況有變之后,連忙北上,緊急召集士卒。當時各路軍隊,只有他離得最近,所以也沒時間準備,只能帶著匆匆趕來的一些不滿編戰團,和附近各處的民兵,前去堵截十字軍。
雙方在多瑙河以北交戰,郭帥所部初戰不利,退到山丘上防守。十字軍傾巢出動,前去圍攻,四天后攻克了營寨。郭帥不愿意逃走,和兩個侄子一同戰死,部下陣亡五千多人。十字軍不留俘虜,把傷者和被俘的后勤人員也全部殺死,整支軍團基本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