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紫帳汗國喜歡從草原上拉廉價的騎兵。海倫娜太后執政的時候,曾經有記錄說,征兵官員拿著一口鐵鍋,就從欽察草原那邊,哄來了二百個自帶坐騎和弓箭的牧民。
那時候,金帳汗國已經基本瓦解,那些蒙古和突厥部落,普遍沒怎么見過世面。紫帳汗國的征兵人又是專門挑選的,很多都是口燦蓮花的希臘說客。面對那里的大小部落,就自稱主君也是蒙古一系的汗王,是金帳汗國的正統接替者。對當地部落,各種說好話,見什么人都一口一個“安達”,表現的很慷慨,給首領各種贈送禮物,還許諾要帶大家,一起去西邊搶東西。
因此,很多草原部落,都樂意給他們當兵。然而,南北戰爭之后,紫帳汗國的軍事核心,一直是軍府的士兵。對這些牧民并不重視,只是把他們當做廉價炮灰,在大戰之前,撒出去騷擾敵人,盡可能破壞他們的后方,并且在大軍監督下,和敵軍手里那些同樣是廉價炮灰的傭兵和土匪拼命。
那會兒,一口劣質鐵鍋大概需要七八千個銅幣,算起來,平均一個牧民大概也就值五十個銅子,可以說十分便宜了。大部分人,分到戰利品的優先級也很低,很多人干脆活不到劫掠戰利品的時候。所以,就算損失,大汗和貴人們也根本不心疼。
不過,由于長期這么拉人,一些部落自己都開始受不了。久而久之,連“安達”都快成貶義詞了,一聽就知道,又是希臘老騙子來哄人。
后來,尹大牧首在河北當主教的時候,開始公開反對這種行為。為了說服眾人,在當時的張大牧首的支持下,他打扮成游方傳教士,帶著兩個隨從,就偷偷跑去阿勒曼尼和波蘭一帶,游歷了一段時間。回來之后,他寫了一份很長的報告,建議停止這種戰爭模式。
尹大牧首的文化造詣很高,還公開引進東方的哲學和神學著作,號召教士們學習,以至于大都的希臘神學家戲稱他為“尹道長”。他的報告也寫的很好,甚至成了當時的模版。在報告中,他認為,草原牧民的作戰效率低下,進行的破壞也是漫無目的的。
由于缺乏指揮,也沒有什么戰略大局觀,這些人來到前線之后,就和土匪一樣到處亂竄。最后,往往是不該破壞的東西,被他們搗毀了很多;應該要破壞的重點目標,他們又往往畏懼敵人防守力量,擔心自己遭遇損失,不敢去打。因為統屬不一,也缺乏指揮方面的訓練,遇到這些麻煩,甚至都不會喊正規軍來對付。
以前,紫帳汗國在西部和西北的活動,是防御為主。擴張的方向,是東邊的克里米亞周邊和南邊的希臘地區。但這種情況肯定不能長期維持,早晚要發動反擊,占領更大的區域,作為藩籬。要不然,這點縱深,肯定是不夠的。
而這樣一來,這些草原騎兵,就不足以完成任務了。
而且,如果戰略上轉入進攻,就不能再縱容這些紀律敗壞的人肆意活動了。他們到處放火搶劫,實際上是把大軍前進時可以利用的物資,提前破壞掉了。敵人往往是沒有能力堅壁清野的,或者說,他們堅壁清野也是靠軍隊去搶。讓這些人四處劫掠,等于幫敵人完成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