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算說錯。其他國王們的權威,還不如他呢。”喬安娜聳聳肩:“這邊的貴族,不是不喜歡某一位國王,而是厭惡所有國王。波蘭貴族更是其中最極端的部分。你們不理解那邊的政治環境,可能才是正常的。”
“在這種環境里,你可以試著站在國王的視角,看一看東方。”她提醒道:“瓦拉幾亞和保加利亞這一帶,是什么樣的地方?大家并非不了解。這里,各路勢力錯綜復雜,長期沒有統一,也缺乏管理。當地人則又窮又橫,油水實在不多。攻占這種地方,對國王和王室,并沒有多大吸引力。”
“地方貴族倒是時不時和那邊打仗。打輸了,乃至被人反推回來,也不是沒見過。早在你們興起之前,就有不少例子。王國主力軍隊,在過去也曾經嘗試過,但在遭遇失敗之后,就再也沒有產生過太大興趣,更別提和他們拼到底了。與之相反,意大利是有名的經濟發達、武力還薄弱的地方。向哪邊發展更好,自然不必多說。”
“雖然文化水平比不上希臘人和東方人,但宮廷里的那些家伙,也是從戰爭和陰謀中活下來的,怎么可能真的是傻子。只不過,遇到了完全不同的對手,以往的經驗不太好用了。”她最后搖搖頭,說道:
“更何況,就算已經知道未來,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我估計王室也會做出和原來一樣的選擇。因為就算幾十年后,羅馬人會強大起來,會摧毀王國,又能怎么樣呢?不去先對付那些整天搞事的親戚,他們明天可能就打上門,要殺自己了,哪里等得到幾十年后啊。”
“團結一致對抗敵人,更是個小概率事件。怎么保證他們不會趁著王國軍隊和羅馬作戰的機會,把自己家給偷了?先對付誰,是不言自明的。”
“甚至,事后的結果來看,都不能說是錯的。”她舉例道:“喬安娜女王自己都被扣押殺死了,杜拉佐公爵后來也被匈牙利人抓獲斬首。查理二世國王成為了勝利者,最后奪取了那不勒斯王位,但之后也在爭奪匈牙利的時候,被我的外祖母刺殺。”
“前前后后一百多年的時間,讓先祖經營起了一個龐大的王朝和家系,但現在,那不勒斯的國王,已經是整個大家族唯一的男性嫡系后代了。聽說他現在已經病重了,而且同樣沒有子嗣。看來整個家族,終究要結束在自己手里了。”
“但是,羅馬人打進來之后,我母親和幾個親戚,卻幸存了下來。因為羅馬人更憎恨那些在鄉下作威作福的地頭蛇,對于級別更高的國王、女王,反倒樂意留下來當吉祥物。”
“所以,輸給羅馬人,還有存活的機會;輸給親戚,就肯定完蛋了。我現在覺得,可能就是因為顧問們經驗豐富,深刻理解歐洲各國政治斗爭的潛規則和邏輯本質,才會做出這種看似短視的選擇吧。”
“哎,這也不意外。”老海膽師徒和使者們,也紛紛感慨起來:“我們那邊,一樣是這種情況啊。”
“也是大家天天內斗么?”羅貫中好奇地問。
“是啊,都斗出來規律了。”伊德里斯看了看老師,然后點點頭,回答道:“在座的各位,從突尼斯到安達盧西亞,最早都是同一個國家。但是,當初的帝國,很快就解體了,還不止解體一次。”
“我家族的遠祖,是安達盧西亞的本地人,可能在伍麥葉家族占據當地,對抗阿拔斯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之后,家族的分支幾次在摩洛哥和安達盧西亞之間遷徙,最后才定居在格拉納達。所以,這里幾番興衰的各個王朝,我們幾乎都見過。”
“伍麥葉家族的統治,大部分時間里并不穩固。如果有強勢的哈里發,大家還會聽一聽命令;一旦哈里發能力不足,各地就會立刻陷入割據狀態。這些割據小國,被稱為‘泰法’國家。很多泰法其實就是個城邦,只有一座城市和周圍一點土地,對外敵入侵幾乎沒有什么抵抗能力,讓北方的蠻族得以屢次入侵,漸漸擴大勢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