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吳王府畢竟在泰西流浪多年,對于這種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所以,登記完這些,就進入下一環節,開始詢問雙方和其他證人,了解沖突的起因經過,和具體的糾紛點。
據眾人說,這邊的幾個村子,一直都去河里取水。河流有時候會泛濫或者缺水,但是那都是自然現象,大家也都認命了。
不過,最近這段時間,上游的各個村莊大興土木,修筑了不少溝渠,把河里的水引走了很多。而在規劃灌溉渠的時候,歸屬吳王的村子都有參與開鑿,所以都分到了水渠,旁邊的幾個村子卻沒有。雖然有些人因此眼紅,但畢竟自己沒參加,也不好說什么。
真正的導火索,是這個月初,吳王府開始組織人手,堆積材料,準備把之前的水力磨坊徹底升級一次。原本的磨坊規模太小,遠不夠所有人使用,因此,工匠們計劃在河上直接興建水壩,攔水推動水車。這樣以來,提供的水力,就夠更多人使用了。
雖然這小河并不算太寬,但對于當地人來說,已經是前所未見的巨型工程了。各種組織和運輸行動聲勢浩大,大家也都興致勃勃,所以根本瞞不住,很快就被其他村子也知道了。
穆勒村這地方,位置不錯,本來就是磨坊所在地。新的水壩,也會在他們村子旁修建,因此當然樂意。但對岸的村莊,對此卻深感憂慮,唯恐他們把水流截走太多,導致自己沒水用了。
穆勒村對此進行了解釋,但他們自己其實也不懂這些東西,都是王府派來的人讓干什么,他們就干什么。說到最后,不但沒解釋清楚,反而火氣更大了。鄰村覺得他們在搪塞人,想要拖延時間,趁機搶水;他們則覺得自己已經很有誠意了,是對方在無理取鬧。
此后,連其他村子也陸續加入爭論。準備參與修建水利的村子,都有人跑來幫忙打嘴仗,說在自家地盤上,想干什么都行,別人管不著;而上下游,沒有接受管理和開鑿水渠的村莊,則認為水是沿河所有人共有的,除非大家都同意,否則不能隨便攔截、濫用。
由于事情越鬧越大,一直得不到解決,連對岸村子最后都覺得,恐怕得正式上告,請求裁決才行了。不過,村民們以往連找伯爵,都十分畏懼,現在這個突然出現的來路不明的國王,就更嚇人了。
正在猶豫的時候,兩個村子的一些年輕人,吵出了火氣,又開始動手。對岸村子這回吃了大虧,眾人直接潰散,還傷了好幾個。村里人氣得要命,覺得不告官是不行了。其他轄區外村莊,也紛紛來拱火,說現在下游各村都等著他們出頭呢,今后會不會被人卡著水源,就看他們了。一定要精神點,不要給老鄉們丟份子。
就這樣,在眾人的慫恿下,他們兩邊真就跑過來了。
大家七嘴八舌把事情說清楚之后,就安靜下來,等待吳王的說法。
“這事兒也不復雜啊。”聽完之后,吳王想了想,就說道:“你們不就是怕沒有水,怕大家給分完了,不給你們留一份么?那你們也參加我們這個水利吧。寡人這就給口。當然,你們也得出人才行,不能都讓別村人,去給你們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