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日子里,郭康天天都在接受各種緊急的禮儀培訓。等這些基本完成,他也開始和狄奧多拉一起,開始接待各種前來祝賀的客人了。
紫帳汗國的禮儀,相對來說不算太復雜。早年開國的時候,經常要緊急行軍。那會兒大家還很窮,一眾君臣,乃至普通士兵,都擠在一個破帳篷里取暖。后來國家建立,大家也沒什么禮制概念,有些官員將領,宴飲時喝酒吹牛上頭了,當場就脫了衣服,光著膀子開始摔跤角力,其他人就拿武器敲打盾牌助興。連上朝的時候,都是湊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想到什么說什么,顯得十分混亂。
后來,丞相郭蓋說,還是得有一個系統的禮制才行。以前國家小,草臺也就草臺了;現在這么多人要管,要是還沒有秩序,大家得亂成一鍋粥。而且,百姓信任權威,蠻夷畏懼強力,所以不管是管理百姓,還是威懾蠻族,都得讓自己有威嚴。這樣,才能給人秩序的最直觀感受。要是還這么亂哄哄一片,顯然是沒法給人威嚴感的。
之后,郭蓋等人設法通過商人,從東方購得唐朝的通典、會要等記錄,從里面挑選易于模仿的部分,建立自己的禮樂制度。實在學不來的,就拿當地禮節習俗填補。就此,才逐漸建立起了現在這套禮儀體系。
現在,雖然加了很多內容,但比起中原原版,肯定已經簡化太多了。想到這些,郭康多少寬心了一些。再說禮儀這些東西,讓大家能感受到這個氛圍就行。紫帳汗國這邊的禮法,說好聽點,叫東西融合;說難聽點,它本來就是個大雜燴,不需要搞得特別精確。所以,他也沒有過于深究,就忙活下一個階段的事情去了。
首先接待的,是爪哇元的使者。為了表示慶祝,孫十萬親自來了一趟,還專門送了一套奢華的絲綢禮服,作為禮物,祝福他們兩口子。
當然,紫帳汗國和爪哇元到底是什么外交關系,雙方官府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定性。而且可能不止他們,連和明朝,也是差不多的狀態。這其中,貿易可能是最關鍵的原因。
理論上,和明朝進行大宗貿易,都得在朝廷那邊登記,以朝貢勘合的形式進行。但實際上,明朝的走私問題,哪怕在法律最為嚴苛的洪武時代,都沒能完全解決。沿海地區的海商、海盜、地方豪商、文人官僚,互相之間,關系錯綜復雜,乃至可能就是同一伙人。再加上海外元朝殘余勢力的肆虐,讓管理工作變得難上加難。
一直到現在,光是爪哇元官方組織的走私體量,可能都遠大于明朝官府可以統計到的貿易量。而作為商人集合體,爪哇元自己,其實也經常管不到商人們自行其是。整個走私貿易的規模,恐怕只會更加恐怖。
這些貿易品中,不少的部分,都會流入西洋,然后被大宗買家購走。除了傳統的波斯和阿拉伯中間商,還有歐洲這邊千里迢迢跑過去的威尼斯、熱那亞商人,紫帳汗國也是這些“贓物”的主要銷路之一,而且一直在試圖繞過波斯奸商們,直接和爪哇元做生意。
不過,兩國之間,暫時還沒有紫帳和帖木兒國家之間那種正式的互認關系。
大都汗廷一直覺得,自己和元朝沒有法理關系,也不認忽必烈分支為宗主,因此沒有接受爪哇方面,關于共尊大元、建立“元聯邦”的宏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