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布拉格大學,乃至波西米亞教會的高層,大部分都是阿勒曼尼人。學校里的權力劃分,對本地人也很不利。巴黎大學那邊,學校的自治機構,由法蘭西、皮卡第、諾曼底、英格蘭四個同族會組成,每個同族會有一票,因此,法國人總能在投票里占據優勢。布拉格大學也模仿著設立了四個同族會,但它們是波西米亞、巴伐利亞、薩克森和波蘭。其中,波蘭學會里,也有大量是阿勒曼尼人。結果,人數最多的波西米亞本地人,反而沒有對應的權力了。”
“后來,波西米亞國王瓦茨拉夫迫于本地人的壓力,提升了他們的投票權,宣布波西米亞同族會有三票,和阿勒曼尼人對等。但阿勒曼尼人又不能接受了。命令下達之后,當天就有兩千名學生離校,以示抗議。幾天后,陸續又有三千人選擇離開。這些阿勒曼尼人回到了老家,自行組建了萊比錫大學,和布拉格分庭抗禮。”
“然而,學校的主要資助者,就是更加富裕的阿勒曼尼貴族和富商。教會和一些慈善團體,也會贊助貧困的教師和學生,但這些組織,也基本都是被阿勒曼尼人掌控的。阿勒曼尼學生集體出走之后,很多贊助也斷掉了。師生的日子,也更加貧困了。”
“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選擇借錢上學,結果欠了猶太人一屁股債。還有人則開始找地方打工。而就算是學校里的老師,待遇也十分微薄,只能到處找兼職做。因此,很多師生選擇去其他地方當教師,來補貼學業。”
“最麻煩的是,哪怕學成之后,他們也沒法獲得好點的職位,因為整個偽神圣羅馬內部,肥缺也都被阿勒曼尼人壟斷了。就算波西米亞學者比較多,大家也只能去基層教會之類的地方搶個編制。到最后,連教會都裝不下了。”
“結果,從最高級的布拉格大學以下,眾多有知識的人,都只能去鄉間,乃至上塔博爾山之類的地方去了。而這些意外情況,反而導致這段時間里,波西米亞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胡斯派的眾多變化,也是因為這些客觀條件,才得以做到的。”
“我就說么。他們這么搞下去,都有點中原的意思了。”脫歡了然地點點頭:“這也是好事啊。”
“我之前還是低估他們了,沒想到你評價這么高。我們可以考慮下之后怎么辦了。假以時日,這地方應該會出現一個大國吧。”
“恐怕沒這個機會。”郭康搖搖頭。
“為什么?”脫歡更加好奇了。
郭康沉思了片刻。
論起戰斗力,胡斯派軍隊確實是劃時代的。而且,他們真正強大之處,并不是武器本身——實際上,十字軍也很快學會了車陣,甚至制作了更為精良的戰車。但雙方屢屢交手,十字軍還是經常一敗涂地。火器和車壘,也都送給了胡斯軍,西吉斯蒙德都快成運輸隊長了……
他們戰斗力的真正來源,是高昂的士氣和嚴格的紀律。雖然只有杰士卡制定的十幾條軍規,但這背后,是和這個時代歐洲軍隊完全不同的組織形式。軍隊的成員,不再是被強征的領民,或者為了錢財作戰的雇傭兵,而是有共同信仰、經受過文化熏陶的戰斗修士。他們去打歐洲傳統的軍隊,出現那些匪夷所思的戰果,也是正常了。
然而,杰士卡的建軍思路并沒有傳下來。這套組織方式,也隨著孤兒軍的覆滅,自此消失了。哪怕是后來,歐洲的軍事力量,相對于全世界最強大的時間里,他們的軍隊組織方式,也依然是中世紀式的。直到很久之后,大陸另一頭,才又有人摸索出類似的結構來。